6267-高中化学必修模块2《化学2》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2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建议
王云生 fwys048@126.com
化学2 内容分析
各专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
2。《必修2》学习目标与内容要点
认同化学的基本观念、了解化学的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家怎样看待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原子的构造是怎样的?微粒怎样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与分类方法;研究物质的实验、模型、数学、逻辑思维、比较等方法,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探索历程。
联系生产生活,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感性认识:
(2)认识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几种简单有机化合物:石油、甲烷、乙烯、煤碳、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氨基酸、常见有机高分子。
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3)学习物质结构基本常识和元素周期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了解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微粒怎样构成物质----离子键、共价键(含碳键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类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4)了解反应的速率、限度;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化学科学的价值:
(5)认识化学科学与人类社会文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2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3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编写思路: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不同层次揭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2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4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
编写思路:
通过生产、生活现象与实验事实的概括、抽象形成结论
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知识,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从生活经验引出课题,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
从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紧缺与洁净能源开发----引出课题,综合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氢能的获得与利用途径。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1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2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编写思路
从化石燃料获得的简单的烃入手,学习其组成、性质、结构特点,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认识从食品中获得的几种简单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与蛋白质,认识其组成、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认识各种有机化合物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结合生产生活事例认识人们利用有机反应可以合成、创造有机化合物,简单了解合成路线的设计思想与合成反应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1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2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编写思路
从事实入手应用已学知识并辅以实验,认识、感悟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是创造新物质的工具;化学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好象科学。
从而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培养崇尚、热爱化学科学的情感,也为选修模块的学习做准备。
3。内容选择与教材编写理念:着眼与对化学科学的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反应方面的内容应当学习些什么?-----初步认识如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反应?
(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感悟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本质、类型、反应中的量变、质变与能量变化、反应的描述方法、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认识两类反应发生的本质:核外电子的运动—转移与得失;离子互换。外界条件对物质存在状态与物质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3。怎样引起、控制、利用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及其控制---反应速率与控制---反应程度及其控制,化学反应利用及其对社会的意义—获得新物质、实现能量转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怎样学习、研究化学反应?
(观察、实验、探究反应规律、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定性、 定量研究。)
4、重视学习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揭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识与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结构
案例 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物质的多样性的内容结构
5、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
正确看待化学变化(变化的内外因、变化的条件、变化的程度与限度、质变与量变、能量转化、变化的途径与结果的关系);
正确看待和使用化学品 ;
正确看待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注意处理概念、原理知识学习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三类学习内容的关系
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印证概念、原理的正确性,发现它的不足;
用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