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pdf
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
摘要:结合教师在认识和实施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培训视
频和在线研讨对教师进行了远程培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教师对必修模块元素
化合物内容体系、元素化合物教学特点、元素化合物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的认识
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调查研究教学方式教学思路
1研究背景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体系、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
同原来的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学化学老师在认识和实施必修模块元素化合
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老师认为新课程元素化合物内容体系乱,不如原
来系统;有的老师认为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要求降低了;有的老师认为元素化
合物内容较多,导致课时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专门制作了培训视频,通过具
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与研讨,帮助老师整体性认识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体系
和教学特点。在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对来自新疆、新疆建设兵团、
陕西、河南、江西5个地区的两千余名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教研员进行了4学时
的远程视频培训和4学时的在线研讨。
为了解经过培训之后,老师对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特点的认识情
况,检验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2调查研究工具及施测
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
4个方面的内容: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教材体系;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
的教学特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专题的培训
效果。调查问题采取5个等级:完全同意、同意、中立、反对、完全反对。具体
问卷内容见表1。
3调查结果及分析讨论
3.1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体系
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是系统的改革,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化
必然导致教材体系和知识系统的变化。老师们是否认识到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的
内容体系?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组织方式比较零乱,系统性不强。
34%老师认为高中化学新教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组织方式比较零乱,系统性
不强。这说明相当多的老师没有建立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的内容
体系。
老师原有的元素化合物体系主要是“以元素周期和族、元素周期律前和元素
周期律后”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并且将其作为指导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理论。新课程
必修模块把元素周期律内容放在了大量元素化合物内容之后,这是较大的体系结
构改变。测查结果表明:42%老师认为没有元素周期律,导致学生缺少了学习物质
性质的理论指导。这说明老师仍然以原来的知识体系为主,尚未充分认识或建立
新的体系结构和指导学生物质性质学习的理论指导。
从另外角度分析,39%老师反对新教材系统性不强,这说明已有相对多的老师
认识到新教材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37%老师认为没有元素周期律,不会导致学生
缺少物质性质学习的理论指导。这说明老师已经认识到了新的元素化合物内容体
系和指导学生物质性质学习的理论基础。
测查结果表明,约1/3老师已经认识到了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具有体系
结构,约1/3老师没有认识到新的体系结构。20%多的老师持有中立观点,表明这
些老师还处在迟疑和思考阶段,没有形成非常清晰的观点。
这样的调查结果意味着老师在以后的研修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新教材
的体系结构和必修模块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让学生建立的知
识体系是怎样的,指导学生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理论是什么。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
元素观在教材体系结构中的作用,深入分析以元素为核心的体系结构,分类和氧化
还原反应内容在指导学生必修模块物质性质学习中的作用。
另外,老师还要注意在化学1和化学2模块中,分别让学生建立的元素化合物
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这两个模块的关系。化学1模块主要让学生建立以单一元
素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如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和转化关系,铝及其化合物的知
识网络和转化关系等;化学2模块借助元素周期律内容让学生建立不同元素之间
的关系,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1模块为学生建立关于物质性质
的感性认识,在化学2,从元素周期律角度,为学生建立物质性质的规律性认识,并
用物质结构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初步的有机化学的认识,为
将来学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