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 概述 5.1.3 传热基本概念 5.2 热传导(导热Conduction) 5.2.1 傅里叶定律(Flourier’s law) 5.2.2 导热系数(热导率) 5.2.3 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5.2.4 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5.3 间壁两侧流体的热量传递 5.3.2 对流给热 5.3.3 总传热速率方程 4.3.4 传热量Q的计算(不考虑热损失及化学变化) 5.3.5 总传热系数 5.3.6 传热面积的计算 5.3.7 平均温度差Δtm 的计算 5.3.7 平均温度差Δtm 的计算 5.3.8 壁温的计算 5.4 对流给热与对流给热系数 5.4.2 因次分析在对流给热中的应用 5.4.3 强制对流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5.4.4 流体作自然对流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5.4.5 蒸汽冷凝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5.4.6 液体沸腾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5.5 传热过程的强化 5.5.2 增大传热推动力 5.5.3 减小传热阻力,增大传热系数 4.5.4 沸腾给热过程的强化 4.5.6 新型传热设备及强化传热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5.6 传热过程的计算 5.6.1 传热设计型计算 4.6.2 传热操作型计算 对流与辐射综合传热 在工业中,许多设备的外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向周围散热,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 解:冷却水用量 Wh CP h (T1 -T2 )=Wc CP c (t2 -t1 ) 3500×2.38×(100-60)=Wc× 4.17×(50-40) Wc =7990Kg/h Δt逆=(50-20)/ln(50/20)=32.75℃ Δt并=(60-10)/ln(60/10)=27.93℃ Q=KAΔtm Q=7990×4.17×(50-40)=3.332×105KJ/h ∴ A逆=3.332×105/[(2000/1000)×32.75×3600]=1.41 (m2) πd0 L=1.41 3.14×0.18×L=1.41 ∴ L逆=2.5 (m ) A并=3.332×105/[(2000/1000)×27.93×3600]=1.66 (m2) 3.14×0.18×L并=1.66 ∴ L并=2.93 (m ) 在套管换热器的内管中,每小时将4200 kg的苯从27 ℃加热到50 ℃。内管直径为Φ57×3 mm的钢管。甲苯的温度自72 ℃降至38 ℃, 两流体作逆流流动。已知苯的热容为1.7×103 J/kg.℃, 给热系数为1900 W/m2.℃, 甲苯的热容为1.84×103 J/kg.℃, 给热系数为1320 W/m2.℃,管内外壁的污垢热阻均为0.000176 m2.℃/W,管壁热阻忽略不计。试求: (1) 甲苯的流量;(2) 传热平均温度和传热系数;(3) 若为并流操作,则换热器的长度有何变化? 1 在定态的多层平壁导热中,若某层的热阻大,则这层的导热温差就小。( ) × 2 保温材料应该选用导热系数小的绝热材料。( )√ 3 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 )× 4 自然对流主要受温度引起的流体密度变化的影响。 ( )√ 5 辐射传热与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的主要差别在于辐射传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 √ 6 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强。 ( ) √ 7 物质的黑度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对辐射能的吸收率。 ( ) √ 判断题 在内管为φ189×10mm的套管换热器中,将流量为 3500kg/h的某液态烃从 100℃冷却到60℃,其平均比热 CP烃=2.38kJ/kg.℃, 环隙走冷却水,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40℃和50℃,平均比热Cp水=4.17kJ/kg.℃,基于传热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2000W/m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