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第一节气候的形成因子(笔记).doc

发布:2016-04-09约6.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子(1-2-1) 一 什么是气候 二 气候形成因子 三 气候的变化 四 气候形成因素的形成方法 五 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步骤 六 思考和练习 附录:气候类型的特征 几种气候类型的比较 大雨倾盆 → 天气 温和湿润 → 气候 万里无云 → 天气 炎热干燥 → 气候 气候的概念: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区别: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是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变化慢,周期长。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这里气候严寒,年均在温零下五十摄氏度左右。 而在地球的热带地区,则看不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这里阳光充足,长夏无冬。 原因: 南极位于地球高纬极地地区,受太阳辐射弱,热量极少. 而赤道地区地处地球低纬地区,受太阳辐射强,热量多. 结论: 太阳辐射的不同是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1.气候形成的根本因素 → 太阳辐射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影响着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昼长,从而影响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造成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不均: 形成地球表面不同的热量带。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标准:热 带: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5摄氏度的地区 亚热带:最冷月大于 0 摄氏度的地区 温 带:最冷月小于 0 摄氏度的地区 寒 带:超过10 摄氏度的月份不超过三个月的地区 ★ 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不均:形成各气候的季节交替变化。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不均,形成地球表面不同的热量带. 五带的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处于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所受太阳辐射大致相同,是否气候一样?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此地长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大都不到五十毫米。而与撒哈拉沙漠纬度相似的我国江南地区,却素有“水乡”之称,这里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原因: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欧亚大陆的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燥的气候; 而我国江南地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季风环流为本区带来太平洋的水汽. 结论: 控制两地的大气环流的不同是导致两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 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在不同地区之间输送热量和水分 ★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类型是不同的。可见,大气环流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形成的行星风带 长期存在,长期作用 ——→ 季风环流中的高低压中心 影响气候,表现气候 列表比较亚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 30o-40oN 大陆西部 大陆东部 环流形势 冬季--西风 夏季--副高 季风环流: 冬季:偏北风 夏季:偏南风 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北半球)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 大气环流纬度差异 气 候 类 型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寒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 地 气 候 极地东风带 亚 寒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 带 沙 漠 气 候 热 带 草 原 气 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都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来影响气候,但对一个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原因:大陆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都比陆地慢。 ——下垫面的海陆差异造成气候差异 北半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气候类别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年平均 泰山 5.9 6.5 5.8 6.5 6.2 济南 9.0 10.8 10.4 9.9 10.0 原因:山地海拔高,云雾多,热量散失慢,日较差比平原低 ——下垫面的地形差异造成气候差异 结论: 下垫面的差异是影响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 3.气候形成的直接因素——下垫面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大气进行长波 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吸收的热量大部分来自地面。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水源 除了地面以外,江河湖海等所有水源也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