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效用论教案解析.ppt

发布:2017-01-10约1.43万字共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enhongephd@163.com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七节 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效用论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正是因此,效用论也称之为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 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在本质上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 1、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该商品的欲望; 欲望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无限性。 2、该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3、上述两者结合起来: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所以,效用大小因人而异(卷烟)因时而异(水)因地而异。同一事物年龄不同效用不同! 效用≠使用价值 二、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既然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于是,就产生了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问题? 基数:1,2,3,4…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基数和序数各有哪些数学特点? 基数效用:以基数来衡量消费者的效用。 序数效用:以序数来衡量消费者的效用。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哪个更合理些? 三、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有两个基本假定: 一是效用可用基数度量;(见:一秒钟变成千万富翁) 二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量: 总路程s=s(t) 边际路程(速度)=△s/△t 或s’ =s’(t) 总效用:U=U(Q) 边际效用:MU=△U/△Q 或MU =U’(Q) 一般地:设y=f(x)则 边际量: y’=f’(x)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表3-1 某商品的效用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 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 根据某商品的效用表绘图 例子:穿新衣服、新皮鞋、使用新手机······ 新学校、新同学;新课程、新老师······ “喜新厌旧”的理论证明,所以—— 创新—新产品,经营爱情,一步到位? 自助餐为什么可以敞开吃? “励志”何解? 反例:黄、赌、毒 边际效用下降规律也称戈森第一定律。 戈森(德国), 《人类消费行为及其遵循的交换规则》1854 (二)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条件: 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既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得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戈森第二定律)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推导: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 I 购买 n 种商品,P1,P2,···,P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λ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以X1,X2,···,Xn分别表示 n 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 分别表示 n 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 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建立: 均衡模型: 效用函数 U=U(X1,X2,···,Xn) 约束条件 P1X1+P2X2+···+PnXn=I 解:拉格朗日函数 L(X1,X2,···,Xn) =U(X1,X2,···,Xn)-λ(∑PiXi-I) 令 即 所以: 例某消费者I=8,P1=P2=1 表3-2 边际效用表 当商品1、2的购买数量分别是2个、6个时,该消费者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 验证: P1X1+P2X2=1×2+1×6=8 MU1/P1= MU2/P2=10/1= λ 最大总效用107个单位。 否则: 表3-3 边际效用表 I=8,P1=P2=1 如果商品1、2的购买数量都是4个,总效用102 验证: P1X1+P2X2=1×4+1×4=8 MU1/P1=8/1< MU2/P2=13/1 调整? 如果商品1购买1个,商品2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