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础与在水土保持中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遥感基础与在水土保持中应用
制作人:陈杰
一、遥感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影像进入实用化阶段,使得它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划、治理、监督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宏观、快速和客观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水土流失监测手段。
卫星观察水土流失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信息提取是以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1:10万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并与各种专业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植被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等)及水文气象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相结合,以专业化遥感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人机交互解译、GIS空间分析等为技术手段,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典型样方调查,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光谱、多源图像处理技术和专家经验,实现侵蚀类型、侵蚀等级、地表组成物质、水土保持分区、植被覆盖度、坡度等土壤侵蚀信息提取
从卫星观察我国表面的的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时空变化的过程,它的监测与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气象卫星影像具有时间分辨率高、监测范围大和数据处理费用低等特点,但它的空间分辨率低,像元所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地域混合,适用于大范围,植被盖度、坡度、地表组成物质较均一的区域;资源卫星具有多波段、多时相特性,空间分辨率相对高,可有效地获取更精确的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信息提取、模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但它对一个地区的重复观测周期长,往往在关键时期得不到所需的资料。为了满足水保监测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通常将不同来源的信息(包括遥感的和非遥感的)进行复合,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了水保监测的数据源精度
结论
通过航空、航天手段获取遥感影像资料,实时监测水土流失的发展势态,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水土流失趋势进行分析,其结果以直观的图形、图像、图表的形式传递给决策部门,是制定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对策的重要依据。 图1 多源遥感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复合工作流程 二、遥感动态水保监测分析
遥感动态水保监测是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不同时相相对同一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年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提出警示;通过对资料分析与评价,定期发布水土保持状况公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