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ppt

发布:2017-12-25约1.79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五、沉积离子的轰击作用: 1、对基片的作用: ? 物理/化学清洁作用; ? 形成注入型缺陷; ? 改变表面形貌及粗糙度; ? 改变局部化学成分; ? 破坏晶体结构; ? 造成局部温升。 2、对膜基界面的作用: ? 形成伪扩散层 (沉积物/基体物质的物理混合梯度层); ? 输入动能,增强扩散/形核,易于成膜; ? 界面致密化; ? 改善沉积粒子的绕射性,提高薄膜的均匀程度及其对基片表面复杂形状的覆盖能力。 六、主要沉积技术分类: 3.3 离化 PVD 技术 3.3.1 概述 一、概念:真空下,通过气体放电使气体或靶材料部分离化, 在离化离子轰击基片的同时,形成其离化物质或 其化学反应产物在基片上的沉积。 二、技术关键: 1、膜材料的气化激发:既可蒸发、也可溅射; 2、气相粒子的离化:输运过程中必须路经等离子体,并被离化! 三、实现原理: 1、基片置于阴极,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轰击基片并成膜。 2、成膜时沉积物中约20~40 %来自离化的膜材料离子,其余为原子。 3、离化后的膜材料离子具有高化学活性和高动能,并轰击基片对薄 膜的生长形成有利影响。 4、形成的薄膜由于离子的轰击作用,具有结合力高、低温沉积、 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可控、可形成化合物等一系列优点。 四、沉积装置: 1、直流辉光放电型离子镀: ? 二极型:如右图所示 ≈ 蒸发 + 二极溅射 ? 电子束蒸发出成膜物质气相粒子,路经二极辉光放电系统形成 的等离子体,并部分离化,在基片负偏压作用下被加速轰击基片,形成薄膜的沉积。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3.3 离化 PVD 技术 3.3.2 离子镀 (Ion Plating) 离子镀沉积装置示意图 四、沉积装置: 1、直流辉光放电型离子镀: ? 三极型:如右图1所示 ≈ 电阻蒸发 + 三极溅射 引入热阴极(第三极)的作用: ? 发射更多电子,?气体离化率、?等离子体荷电密度! 2、电弧离子镀: ? 阴极电弧离子镀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如右图2所示。 ■ 阴极斑点内电流密度、温度极高,可大量蒸发出阴极物质; ■ 蒸发物质离化,既可维持放电,又可提供镀膜离子; ■ 因此:阴极电弧既是蒸发源,又是离化源! ■ 外加磁场作用:约束电子,延长其运动路径,促进气体离化; 推动阴极斑点不断运动,实现均匀蒸发。 ■ 主要特点: ① 工作真空度高,气体杂质污染少; ② 沉积速率很高 (10~1000 ?m/h),适于制备厚膜; ③ 蒸发粒子离化率极高 (≥80 %),离子能量高; ④ 沉积装置简单、基片温升小; ⑤ 薄膜中含有电弧放电造成的喷溅微粒。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3.3 离化 PVD 技术 3.3.2 离子镀 (Ion Plating) 三极离子镀装置 1 阴极电弧离子镀装置 2 四、沉积装置: 2、电弧离子镀: ? 多弧离子镀 (Multi-Arc Ion Plating):如右图所示。 ■ 以多个真空阴极电弧蒸发源组合成的离子镀设备。 主要应用:结合反应气氛,快速制备高结合力的氮、氧、碳化物超硬耐磨薄膜。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3.3 离化 PVD 技术 3.3.2 离子镀 (Ion Plating) 多弧离子镀装置 主要 PVD 沉积方法的对比 真空蒸发 溅射 离子镀 粒子形态及能量 (eV) 原子 0.1-1 1-10 0.1-1 离子 -- -- 102-104 沉积速率 (?m/min) 0.1-70 0.01-0.5 0.1-50 薄膜性质及特点 沉积质量 致密度小、表面光滑 致密度较高 致密度高 气孔率 高 较低,但气体杂质多 无、缺陷多 附着力 差 较好 很好 内应力 拉应力 压应力 不确定 绕射性 差 一般 较好 一、概念:真空下,在利用溅射或蒸发方法沉积薄膜的同时, 利用附加的离子枪装置发射离子束对基片和薄膜 进行轰击,在轰击离子的作用下完成薄膜沉积。 二、出发点:偏压溅射、离子镀等过程中,阳离子对基片 表面的轰击可有效改善薄膜的组织性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