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步教学课件 人民版.ppt

发布:2017-04-05约4.35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由拘谨、________、呆板、________森严,逐渐向________、适体、方便、________转变。 2.变化表现。 (1)近代。 ①男性服饰:鸦片战争后,________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________之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________,此后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②女性服饰:晚清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称身适体、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_就是这方面的典范。20世纪20年代之后,经过多次改革与创新,使其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1.保守 等级 美观 平民化 2.(1)①西装 礼服 中山装 ②短袍窄袖 旗袍 (2)现代。 ①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________,军装和“________”盛行,蓝、绿、______、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③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中国服饰由封闭走向________。 应用思考:近代中国服装有何特点? (2)①列宁装 连衣裙 ②单调 干部服 黑 ③开放 答案: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并行;传统服饰在西方服饰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国四大菜系:________菜、________菜、________菜、________菜。 2.西餐传入。 (1)自19世纪_____年代起,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西式餐馆最初由______经营,顾客以在华外国人和______为主。 (2)之后,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3.西方饮食文化传入的影响。 (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_____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百姓饭桌。 (2)西式糖果糕点与________也受到国人的欢迎。 (3)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________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鲁 粤 川 淮扬 2.(1)40 外国人 归国华侨 3.(1)原料 (2)饮料 (3)食品厂 西菜 西点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北方民居的特点:____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居室建筑的演进。 (1)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在________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________的新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2)特点: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________成为典型特征。 应用思考:以中山装和里弄为例,谈谈你对两种不同文化交融的认识。 三、1.四合院 2.(1)①租界 ②欧化 (2)中西合璧 答案: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婚丧礼俗的变迁。 (1)婚姻礼俗: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过________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________。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________的新式婚礼。 ②______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丧礼习俗: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浓厚的________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出现了________和公墓,但农村仍实行传统丧礼。 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_____改革。 1.(1)①新思潮 婚姻自主 西方 ②新中国成立 (2)①西方 殡仪馆 ②火葬 2.其他风俗。 (1)民国成立后,开展了________、迫令________、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________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________取代了跪拜作揖,________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2)思想观念方面:旧道德、________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________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应用思考: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征? 2.(1)剪辫易服 放足 公历 鞠躬 握手 (2)旧礼教 受教育 答案:原因: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生活涌入中国,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特征:中西合璧。 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②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