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ppt

发布:2018-02-20约3.73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四 中国近现 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案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的变迁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课标要求 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1.服饰的变化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 转变。 (2)近代 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后,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中山装 平民化 辛亥革命 ②20世纪20年代之后,经过改革与创新的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 (3)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 生活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服装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③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政治 归纳总结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 (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2.饮食文化的变化——中西餐并行于世 (1)中国四大菜系:即 、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方餐饮文化的传入 ①传入: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 ②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大量进入中国百姓饭桌,西式糖果糕点和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一批专门生产 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西式 鲁菜 3.居室建筑的变化 (1)传统民居:典型代表是北方地区遍布城乡的 。 (2)近代民居的演变 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聚居区出现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中国居室建筑融入了 的特点。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西式建筑 四合院 西式住房 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这些地区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3)这些地区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教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重点精讲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右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1)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 答案 各具特色,既有非常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非常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2)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那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趋势:日益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主要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土洋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图一 身穿列宁装的女子  图二 身穿流行服装的女子   (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答案 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二、习俗风尚的变革 1.婚丧礼俗的变迁 (1)婚姻礼俗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过 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②新中国成立后,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恋爱自由 新思潮 主张婚姻 (2)殡葬风俗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 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 代替土葬。 2.其他方面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 、迫令放足、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