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操作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应先用水浸泡并充分搅拌,使粗细颗粒分离后按不同试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过筛。
含水率试验
2.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和有机质土。
2.1.2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热烘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
2.1.3 含水率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取具有代表性试样15~30g或用环刀中的试样,有机质土、砂类土和整体状构造冻土为50g,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准确至0.01g。
2 打开盒盖,将盒置于烘箱内,在105~11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对粘土、粉土不得小于8h,对砂土不得小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干土质量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 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2.1.4 试样的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ω0=(m0/md-1)))4.5.2 时间平方根法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对某一级压力,以试样变形为纵坐标,时间平方根为横坐标,绘制变形与时间平方根关系曲线,如《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1999)》图14.1.16-1所示。延长曲线开始段的直线,交纵坐标轴于理论零点d,过d0作另一直线,令其横坐标为前一直线横坐标的1.15倍,则后一直线与d-√t 曲线交点所对应的 时间的平方即为试样固结度达90%所需的时间t90。
4.5.4 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固结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一、时间平方根法:
Cv=0.848h2/t90 (4.5.4-1)
式中:Cv——压力Pi至Pi+1范围内的固结系数(cm3/s)
h——最长排水距离,即某级压力下试样起始和终了高度的平均值之半(cm)
t90——试样固结度达90%所需的时间(s)
二、时间对数法:对某一级压力,以试样的变形为纵坐标,时间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变形与时间对数关系曲线,在关系曲线的开始中段,选任一时间t1,查得相对应的变形值d1,再取时间t2=t1/4,查得相对应的变形值d2,则2 d2- d1即为d01;另取一时间依同法求得d02、d03、 d04等,取其平均值为理论零点ds,处长曲线中部的直线和通过曲线尾部数点切线的交点即为理论终点d100,则d50=(ds+d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