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第三章 编辑概念(一)[精].ppt

发布:2017-01-13约1.1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编辑概念 一、编辑概念溯源 二、编辑概念的流变 一、编辑概念溯源 1、“编辑”的最原始概念,可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探寻(甲骨文中可见“册 编 删 作册”) (1)“编”的原始意义:“用绳子编系典册” “次简也”,排列竹简之意。( 《说文解字》许慎) (2)“辑”的原始意义:“车舆”,引申为“聚 敛、集合并使之谐调” (《说文解字》许慎) “编缉” 最早见于《魏书 李琰之传》 民国以后才逐渐定型为“编辑”。 古代“编辑”的不同用法 北齐 魏收《魏书·李琰之传》:李琰之“修撰国史……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 ———修撰 唐 李延寿《南史 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著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 ———修补整理 唐 高宗仪凤元年《颁行新令制》:“然以万机事广,恐听览之或遗,四海务勤,虑编辑之多缺”。 ———广泛收集材料 唐 颜元孙《干禄字书序》:“若总据《说文》,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编辑。” ——编创 2、英语中“编辑——edit”的演变过程 : 带回(bring back)——删削或归结(reduce to a certain staie)——整理(arrangein order)——编辑(edit) 从中外“编辑”演变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整理 3、现代“编辑”一词的几种用法: (1)动词:编辑行为 (2)名词:编辑工作人员 (3)动词性名词:编辑活动 4、对“编辑”概念的几点认识: (1)、人类编辑活动有悠久的历史 (2)、收集材料,选择加工,用于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是编辑活动的基本特征 (3)、编辑活动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狭隘的概念范围内不变,而是按照现实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社会文化的缔构中不断发展。 (4)、现代出版编辑概念中的职业编辑概念,无法涵盖人类编辑活动的历史和未来,不能作为编辑科学研究中普遍适用的科学概念。 (5)、科学的编辑概念,应该抽绎出编辑活动的共同本质和特性,概括不断发展中的各类编辑实践,形成最基本的概念。任何特指某种某类具体编辑工作的编辑概念,并不普遍说明各种编辑活动的共同规律。在作为科学术语使用时,应加上具体的修饰语。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