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1非晶态固体结构.ppt

发布:2017-05-03约1.05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1章 非晶态固体与无序体系 ; 已不再适用,不能像处理晶体中的杂质,缺陷那样作为微扰对待,必须寻找和发展一套新的描述方法和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非晶态物理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古老的、已基本成熟的晶体物理学相比,还是处于初创阶段,还没建立完整、连贯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以及新型非晶态材料的探索等方面,都有大量的课题待以研究。 本章将对非晶态物理学中公认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予以简单介绍,主要包括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电子态以及电学、光学性质等。 ;11.1 非晶态固体的结构 ; 内,原子排序仍保持着形貌和组分的某些特征。图11.1.1(a)、(b)、(c)分别给出了晶体,非晶态固体和气体分子的排列示意图。在非晶态固体中,原子排列具有一种高度的局域关联性,如图(b)所 示,每个原子都有3个与其距离几乎相等的最近临、且键角也是几乎相等的原子。因此从结构上说,非晶态固体虽不具有晶体的长程序,但有与晶体相近的短程序,这是由组成原子之间的相互关联决定的。研究 ;表明,对完整类别的固体来说,长程序是非本质的,短程序才是决定材料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实验已经证明,如果一种晶态材料是半导体,如果把它变成非晶态固体时,只要保持与晶体同样的短程序,则它仍为半导体。 这里需要指出,并非所有的长程无序系统都是非晶态。非晶态的长程无序是指原子在空间位置排列上的无规性,称为几何(位形)无序或拓扑无序。在多元系固体中,还有另外两类无序,称为化学(成分)无序和自旋无序,它们是指不同元素或不同自旋的原子相互替位而产生的无序,例如合金,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的相互置换。这种无序还保持着晶格结构的特征,因而可当做晶体中的点缺陷处理。而几何无序使固体完全失去晶格结构特征,这才是非晶态在结构; 上与晶态的本质区别。当然对多元系非晶体来说,几何位置的无序,一般也包含着化学无序在内。 11.1.2 非晶态结构的描述方法 1. 短程序参量 由于非晶态的长程无序性质,使得描述晶体结构的一套方法如原胞,布喇菲格子等对非晶体失效。但非晶体仍保持着高度的短程有序,而且这种短程序在决定材料性质方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确描述这种短程序是研究非晶态的基础。非晶态短程序可用以下参量描述: ; ⑴ 邻原子间距 。以任何一个参考原子为球心,将其周围的原子划为不同的配位球层 表示参考原子与第 配位层上原子的平均间距。 ⑵ 配位数 。 表示第 个配位球层上的原子数。 ⑶ 近邻原子间的夹角 。 为配位层原子分别与中心原子连线之间的夹角,它表示任一个原子的两个近邻原子之间的夹角。 ⑷ 近邻原子的类别。对多元系,必须指出近邻原子的类别,并对每一类原子分别给出上述3个参量的平均值。 这些参量包含了固体材料最有价值的信息,如化学键、拓扑结构等。 2. 径向分布函数 上述短程序参量固然重要,但在实验上很难直接观察。通常用一个可以由X射线,电子,中子衍射实验直接测定的、描述非晶态固体中原子相对分布的物理量——径; 向分布函数(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RDF)来描述短程序参量。它给出非晶态固体中原子分布具有统计平均性和概括性的图象。 径向分布函数RDF的定义是:以某参考原子为球心,半径为r的单位厚度球形壳层中所包含的平均原子数。若用 表示处的平均原子密度,则RDF可写成 (11.1.1) 所表示的仅是原子在三维空间分布沿半径r方向(一维)的投影,并且是对所有原子求统计平均的结果。因此,它非但不能给出非晶态原子分布的全貌,而且在统计平均过程中还丢失了一些结构信息。尽管如此,它是目前能由实验获得的有关非晶态结构的唯一解析函数,因此RDF仍是描述和研究非晶态结构中应用最广和最重要的物理量。图11.1.2(a)、(b)、(c)分别; 给出了晶体的配位层图,以及非晶体和气体的径向分布函数。它们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 由图可知,RDF(r)-r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