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案例教学提纲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2、管理科学的特点 管理科学源于数千年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者中的佼佼者(如 泰勒、法约尔等)总结、提炼自己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最终形成 了现在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雏形。使管理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主要为: (1)实践性 虽然任何一门科学都缺少不了实践性的要求,只是相比较而言, 管理科学的实践性要更强烈、更鲜明、更突出。在管理科学中,再 高深的理论没有实践的检验,永远没有价值。没有实践经验的积 累,不会有成功的管理者。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2)综合性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管理科学具有跨学科性和多职能的特点。 不管是对人的管理,还是对物、对资金、对信息的管理,都不得不 考虑到其他学科、其他职能领域的要素而独立完成。在管理过程中 ,同样的资源条件,采取不同的要素组合,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管 理效果。真正有效的管理往往是对多种资源、多类要素的科学整合 与系统建构之后才会实现的。二是管理科学本质上虽是一门科学, 但同时又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教 育规律、师生的发展规律、管理规律,还要考虑到感情因素、心理 因素、文化因素等因子的影响。因此,选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 能单凭技术性、定量性的理性指导,还得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定性的 、经验的、甚至是直觉。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科学既有自然科学 的成分,又有社会科学的成分,是一门很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3)权变性 权变指没有一定之规。一切管理都要因地、因时、因人、因情况而制宜 。在管理科学中,我们强调要基于科学规律采取最恰当、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理性工具主义)。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高层管理)面临的环境、所应 付的对象则是复杂多变,机会有时又是瞬间即逝的,不可能有适用一切的 “灵丹妙药”,也不会有唯一正确、最佳的答案和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 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大多属于结构性问题,其因果关系相对确定,可以通过 公式推算处理,设定程序加以解决。但管理问题内在的逻辑关系往往复杂多 变,缺乏结构性,其因果关系也难以确定。在此时适用的原理和方法到彼时 就不再适用,在此地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彼地则可能失灵。因此,管理的权变 性,就是说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管理模式或是管理方法。 管理科学的上述三个特点,仅说明我们不应该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来 对待管理科学,管理教育也不应该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它让我们认 识到,传统模式(通过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可能培养不出 有效的管理者。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3、管理教育的目标 管理教育与管理培训是培养和开发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管理现 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必要途径。随着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教育与培训 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教育与管理培训的 支撑。从管理实践的角度上看,管理教育与培训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出时 代所需要的、掌握科学管理的有效管理者。其专业性要求决定了管理教育目 标是综合性的。它包括: (1)建立管理观念 “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这些口号和主张都在提醒我们观念 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管理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建立科学 的管理观念。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管理观念对管理实践发挥着重 要的指导作用。如古典管理理论的“理性与效率”核心观念,对管理实践中的 指导作用是极为明显的。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每一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认识方式和 行为习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对世 界以及对自己的看法。如彼得?圣吉所说“它好像一块玻璃一样微妙地 扭曲了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心智模式由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不 易改变。在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 但却十分艰难的修炼,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一个思想 观念、行为习惯都比较定型的人来说,改变旧习惯尤其是改变心态 绝非易事。而管理者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解决 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管理问题。因此,管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 是不断改善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使之适应管理工作的变化性和创新 性。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教育 (3)获取管理知识 获取知识是所有专业教育都必须面对的基本任务和目标,管理 教育也不例外。管理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理论体系 ,并建立了独立的学科。这些管理理论为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普遍 适用的管理模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