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ppt

发布:2017-05-31约9.8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章重点及难点: 1、短期决策中的成本概念; 2、生产决策的方法及应用; 3、定价决策的方法选择; 第一节 基本概述 一、经济决策的意义 (一)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未来的行动有选择地作出决定。 (二)什么是经济决策? 经济决策是指在某个经济组织内,为了实现预定目标,需要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通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最终作出抉择和判断的过程。如在计划年度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采用什么工艺进行生产等。 (三)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三、定价方法 (一)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定价法 价格=(预计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量 2、成本加成定价法 价格=单位成本×(1+加成率) 3、收益比例定价法 价格=单位成本÷(1-贡献边际率) 思考题:企业生产甲半成品,单位成本为50元,售价为70元,年产量1000件;若深加工为乙产成品,每件加工成本60元,售价为150元;则分别就以下情况作出决策。 1、企业具备深加工能力,剩余生产能力也无法利用,且数量关系比为甲:乙=4:3; 2、企业深加工需租入设备,年租金15000元; 3、企业只能深加工800件甲产品,而且该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取得年收入9000元。 最优生产(采购)批量法 1、原理 最优生产批量法: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要确定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使其总成本最低。 2、总成本内容 (1)调整准备成本 每个批次投产前所需要进行的调整准备工作的成本。该成本与批量无关,但与批次成正比。Y=A÷Q×S (2)储存成本 单位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该成本与批次无关,与批量成正比。Y=C×Q/2 (3)最优生产(采购)成本——成批生产(采购)的企业中,使其全年的调整准备成本与全年的平均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批量。也称“经济批量” 。 成本分析: 储存成本—生产批量越大,储存量越大,储存成本就越高。注意平均储存量的计算。 同向关系 调整成本--生产批量越大,需求总量固定,生产批次就越少,从而调整成本就越低。 反向关系 生产成本—技术条件不变,单位成本水平也不变,直接生产总成本与生产批量大小无关。 固定成本—一般属于无关成本。 ∴相关总成本=储存成本+调整成本 即:Y=A÷Q×S+C×Q/2 当A÷Q×S=C×Q /2 Q′=√2AS/C 时,Y值最小, Q′为经济产量。 若考虑生产与消耗同时存在, 则最大储存量 Qmax=Q×(1-x/y) 其中:x为日耗量;y为日产量。 平均储存量Q= Qmax/2 例题:某企业每年生产甲产品3600件,每件产品年储存成本为9元,每次调整准备成本675元,单位生产成本为900元,年设备折旧2万元,日产量30件,日消耗量10件,试确定各项最优指标。 解:依题意得,A=3600件,S=675元, C=9元,y=30件,x=10件, Q= √2AS/C ×(1-x/y) 代入数据得: Q′=900件;生产批次n=4次; 年最低总成本=5400元 存货管理:定量采购和定期采购 (一)定量采购方式,即每次是以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作为订单数量,以现有库存量是否得到再订货点决定是否采购的标志。 特点:①每次采购量固定;②是否采购的标志是再订货点;③具体每次的采购时间不固定。 关键:经济批量及再订货点的确定。 再订货点的影响因素有:①交货期,即从订购到材料验收入库需要的时间间隔t; ②平均日消耗量f; ③保险储备量,即最低的安全储备量i。 再订货点R=ft+i=f×(t1+t2) 例题:某企业生产需要甲材料4000斤/年,每次订货成本50元,每斤才来哦年储存成本10元,该订单的交货期5天,保险日数为1天,平均日消耗量11斤。 要求:1、确定经济批量Q和再订货点R值; 2、判断当企业存货量得到80和66斤时,企业是否马上组织采购? 解:1、依题意得: A=4000,S=50,C=10,t1=5,t2=1,f=11 ∴Q′=√2AS/C= √2*4000*50/10=200斤 R=f*(t1+t2)=11×(5+1)=66斤 2、当Q=80斤时,Q>R,----不用订购; 当Q=66斤时,Q=R,----需要马上订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