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制作能行走的机器人”课件信息技术九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参考书; 有关教材的使用说明 《信息技术 初中三年级下册》教材选用的平台是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以“VJC1.5仿真版”软件为主设计学习活动,适当纳入了真实机器人(使用“VJC1.6开发版”软件编程)的学习内容。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内容进行选学。 注: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VJC1.5仿真版”软件和“VJC1.6开发版”软件可以从网站下载。;第1单元——初次相识
第2单元——非凡智慧
第3单元——身经百战
第4单元——友好相处
;第1单元——初次相识
第1课 人类伙伴
第2课 方圆之间
第3课 美图设计
第4课 绕标比赛
第5课 歌声嘹亮
;第1单元 初次相识(第1-5课); 利用第一个简单的“走直线”任务,使学生了解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该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迁移作用,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总结任务实施的一般规律。
本单元通过机器人活动介绍了“执行器模块库”中“直行”、“转向”、“启动电机”、“停止电机”、“延时等待”、“发音”、“显示”和“设置眼睛”模块的应用;为了实现机器人完成重复的动作还应用了“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另外,为了完成一段程序的多次调用,应用了“程序模块库”中的“新建子程序”模块;最后,本单元系统介绍了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
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积累,并注意通过流程图编程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熟悉流程图编程环境,学会用流程图编程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仿真环境,学会环境的新建、保存等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学会模块的参数设置方法。
4. 体会流程图模块与程序代码的对应关系。
;金手指考试网 / 2016年金手指驾驶员考试科目一 科目四元贝驾考网 科目一科目四仿真考试题C1;5.学会“控制模块库”中的“多次循环”模块的应用。
6.学会“新建子程序”模块的使用,掌握编辑子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机器人转一个角度时,转向时间与转角的关系及调试。
2.机器人走弧线时,两轮速度与圆弧半径大小的关系及调试。
3.在仿真环境编辑机器人场地环境和保存、加载环境的操作。
4.解循环控制的含义,会使用“多次循环”模块编写程序。
5.理解子程序的执行过程,会新建和编辑子程序。
四、学时安排
本单元共5课,总计5学时,每课占用1学时。;第1课 人类伙伴;; 2.重点内容分析
引导学生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此任务本身虽然简单,但是体现了仿真机器人任务实施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课教材的学习,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揭开操控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以较好地完成教学设计:
(1)进入仿真系统。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进入仿真编辑环境;检查机器人的型号设置,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设置,退出系统后,重新进入系统后新的设置生效。
(2)了解编程环境。在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了解编辑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利用以往知识的迁移掌握程序的存储方法。
(3)了解仿真环境。在调试机器人“走直线”程序的过程中学会仿真环境的进入、程序的运行、行走轨迹的设置、初始角度的设置和仿真环境的退出。 ; (4)了解模块编辑的一般方法。通过调试机器人的行走距离和行走速度了解利用鼠标右键进入模块编辑窗口的方法,学会“直行”模块的编辑方法。
3.难点内容分析
(1)流程图模块拖入编辑区时流程线要与上一模块连接。
(2)右击模块进入模块编辑窗口后,通过改变功率大小和时间体会参数变化与机器人所走直线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整个操作过程,这一操作过程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教学补充
在创作天地中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该活动需要增加“转向”模块完成,这与第2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2课 方圆之间; (2)在“单边”程序的基础上引入机器人走正方形的任务。通过四个重复动作的需求引入循环控制的含义,从而导入“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
(3)通过增加边数引入正多边形任务。通过讨论正多边形的特点引入机器人走正多边形需求,分析正多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与外角的关系,通过反复调试让机器人走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正多边形。随着边数的增加体会正多边形与圆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