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陕西省陇县东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计者: 中心教研组 审核定稿:
授课科目
七下语文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教
材
分
析 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学
生
分
析 设
计
理
念
情景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活动感悟、积累延伸。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⑴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
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重
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难
点 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
法
学
法 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
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
键
问
题
体会作者的童年生活情趣。 教
学
准
备 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
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时 1 课型 问题导读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2-5分钟
创设导入情境 一、导入: 鲁迅 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 时鲁迅 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学生介绍 自主合作问题探究 10-
12分钟
创设激励探究情景
1、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
2、教师参与探究问题。 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
2、通过《导读单》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 问题展示规范指导 10-
15分钟
创设展示、质疑情境
1、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2、教师点拨、质疑、调控课堂
整体感知课文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
2、朗读课文。 1、积累一些词语。
2、读悟课文。 归纳总结延伸生活 3-5分钟
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
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
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
2、相互评价
板书
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
趣
三味书屋 教学
反思
课时 2 课型 问题解决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2-5分钟
创设导入情境
回顾课文结构。
2、导:童年游玩的欢乐,有求知的趣味,作者的趣味也不外乎这两点。那么他乐和趣有多少呢?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自主合作问题探究 10-
12分钟
创设激励探究情景
1、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
2、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发〈〈问题生成评价单〉〉
3、小黑板展示。
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
2、学生探知百草园。 问题展示规范指导 10-
15分钟
创设展示、质疑情境
1、各小组代表轮流汇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