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目标 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第1课时学习“百草园(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二、教学新课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不矛盾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作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示例:不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三、板书设计百草园——“乐园”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第2课时
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一、教学新课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二、板书设计三味书屋可取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认识规律:先整体后局部。也注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了字词句段的教学和赏析。 不足之处 在组织教学中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