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杉醇注射液6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doc

发布:2018-01-28约3.4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紫杉醇注射液6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陈东伟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西药科 467005) 【摘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62例使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中晚期癌症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紫杉醇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关节肌肉痛、心脏毒性等;62例患者经治疗后42例治愈,15例好转,胃肠道损伤2例,肾功能损伤1例,永久性脱发2例。结论 紫杉醇注射液用于治疗中晚期癌症有较好的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救治其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紫杉醇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 预防 紫杉醇注射液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临床作为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线和二线药物使用。还可用于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药效可进一步提高[1]。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也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 1 资料 一般资料 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采用紫杉醇治疗卵巢癌患者40例,肺癌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4例,年龄约在35—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0例占32.25%,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15例好转,5例未治愈分别为,胃肠道损伤2例,肾功能损伤1例,永久性脱发2例。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紫杉醇只能静脉输注给药,不能通过颅内或腹腔内给药,紫杉醇注射液稀释后方可静脉输注。静脉输注紫杉醇前须确定插管位置,否则由于不正确的输注将导致药液外渗,组织坏死和/或血栓性静脉炎。对于初治的卵巢癌患者,紫杉醇的推荐剂量为135mg/m2,静脉输注持继三小时以上,然后给予顺铂75mg/m2。第3周重复一次。对于转移性卵巢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单药治疗的紫杉醇推荐剂量为175mg/m2,静脉输注三小时,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第3周重复一次,患者可耐受高达9周期的紫杉醇治疗;对于初始的或继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的推荐剂量为175mg/m2静脉输注持继三小时以上,第3周重复一次。对节阳性乳腺癌,紫杉醇的推荐剂量为175mg/m2静脉输注3小时以上,联合应用阿霉素,环磷酰胺,每三周重复,4个疗程。 2.2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 为了预防发生过敏反应,在紫杉醇治疗前12小时口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6小时再囗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肌注20mg,静注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单药剂量为135~200mg/m2,在G-CSF支持下,剂量可达250mg/m2。将紫杉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稀释,静滴3小时。联合用药剂量为 135~175mg/m2,3~4周重复。对聚氧乙基代蓖麻油过敏者。禁用于中性白细胞低于1.5/10^9个/L严重骨髓抑制者。 3 结果 62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均采用紫杉醇注射液治疗,42例患者治愈, 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0例,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其中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59%,43%和39%,一般为轻和中度;骨髓抑制一般发生在用药后8~10日,严重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47%,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5%。贫血较常见。经治疗有15例好转,5例未愈,胃肠道损伤2例,肾功能损伤1例,永久性脱发2例。 4 讨论 紫杉醇是由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具紫杉烷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其脂溶性高水溶性差制成油剂抗癌活性高, 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紫杉醇属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素(Spindle poison),和目前常用的化疗药作用机理不同,它是诱导和促进微管的装配。紫杉醇具有聚合和稳定微管的作用,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牢牢固定,使癌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主要适用于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静脉给药后,药物在血浆内浓度呈现一双相性降低曲线,第一快速的下相表示药物分布到周边室和大量的清除,后一个时相部分是由于药从周边室相对低速地流出。紫杉醇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血管外分布和/或结合于组织的效应,在用200-275mg/m2滴注24小时后,总清除率平均值是14.2-1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