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doc

发布:2017-01-09约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 一、 1 二、 2 三、 3 (一) 儿童自身相关因素 3 1. 体格发育程度 3 2. 认知发育程度 3 3. 冒险行为 3 4. 同伴影响 4 5. 性别 4 6. 道路使用者类型 4 7. 缺乏监管 5 8. 贫困 5 (二) 车辆相关因素 5 1. 车辆设计缺陷 5 2. 车辆维护状况 6 (三) 环境因素 6 (四) 医疗与救护 7 1. 院前因素 7 2. 医院救护因素 8 3. 康复治疗因素 8 四、 8 (一) 可以利用的信息 8 (二) 卫生部门能够开展的工作 10 1. 信息收集 10 2. 信息利用 11 五、 12 (一) 12 1. 确定问题是什么 12 2. 确定危险因素 12 3. 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 12 4. 组织实施 13 (二) 14 1. 加强立法与执法 14 2. 改善环境 18 3. 提供安全设施 19 4. 改进车辆对儿童的保护措施 22 5. 宣传与教育 22 6. 医疗、救护与康复 25 7. 评估 28 六、 32 (一) 多部门合作的基础 33 1. 提高自身能力,拓展道路安全工作局面,为开展多部门合作奠定基础 33 2. 明确合作目标,选择合作伙伴 33 3. 积极主动,把握时机,推动合作进程 34 (二) 多部门合作形式 35 1. 信息收集和利用 35 2. 道路交通伤害干预项目 35 3. 科学研究及政策建议 36 (三) 道路安全工作相关部门 37 七、 38 八、 41 附录1 常用道路安全图标 41 附录3 学龄前儿童伤害监测调查表 43  附录4 学校伤害监测调查表 44  附录5 收集各类伤害病例最小核心数据及道路交通伤害病例附加最小数据表格 46 九、 48 十、 49 前言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益大会的惯例,儿童是指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26万,而且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遭受非致死性伤害的儿童人数估计达1000万以上。93%的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也是儿童的主要伤亡原因。2006年全国死因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为1.3万余人,是我国儿童的第二位伤害死亡原因,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致伤、致残,给儿童所在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创伤。因此,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在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里程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 以往,道路安全问题通常被当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而远离我们的视线。如今,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我们需要接受的新观念就是——道路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卫生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开展相关活动,共同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观点是,多数道路交通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预测的,它属于人为造成的问题,完全可以进行合理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其次,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应该致力于保护所有道路使用者,因为非机动车道路使用者承受着最大的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的负担。 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道路交通系统中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步行者、非机动车驾驶员和机动车乘客,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是道路安全重点关注的人群。在我国机动化程度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开展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指南从公共卫生的角度,通过文献回顾、信息分析、专家研讨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的证据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描述了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手段和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基层卫生工作者和开展儿童道路伤害预防工作的相关部门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我国儿童能够远离伤害、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状况 全国疾病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3.03/10万,仅次于溺水,居伤害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占伤害死因构成的17.59%。由此估算,2006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20岁以下人数达1.3万余人。各年龄段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差别不大,以15~17岁最高(5.52/10万)、5~9岁最低(2.09/10万),各年龄段儿童男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20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均高于城市,15岁以下儿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15~19岁则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增。 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缺乏系统数据,尚无全国的发生率、流行率、致残率等资料。2006年公安部门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中,14%以上的受伤者为20岁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