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第2章汇.doc

发布:2017-04-22约7.9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PAGE 12 第2章 交通设计流程与要点 以往的道路建设,基本程序如图2-1所示。 道路设计虽然也考虑到视距、线形等与交通有关的因素,但更多考虑的是道路的寿命与结构问题。对于公路而言,这种考虑可能是首要的,但对城市道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性所决定的。不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着需求的道路设计必将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 。 交通设计正是介于交通规划与道路土木工程设计之间极其主要的环节,其目的具体如下: 均衡路网饱和度 提高交通安全与顺畅性 提高交通便捷性 寻求交通与环境和谐 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因此,合理的建设流程应为图2-2所示的过程。 2.1交通设计流程 交通设计视其对象可分为新建道路交通设计与改建和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 2.1.1新建道路交通设计 由于新建道路的交通需求量为预测值,无法准确反应道路使用后的实际情况,故其交通设计为原则性设计,即:可预见性的设计。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生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方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作进一步的改善。其流程如图2-3: 图2-3 新建道路交通设计流程 2.1.2 改建与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 建成道路的改建和治理过程比较复杂,并且是在交通管理规划已经作好路网交通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是因为在对策交通阻塞问题时,若某交叉口交通流量过大,无法通过改建和治理的措施加以解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新的交通流组织,利用路网的资源来改善交通。 改建和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2-4所示,详细内容将在以后各章节中阐述。 图2-4 改建与治理性道路交通设计流程 2.2设计要点 2.2.1基础资料搜集整理 在进行平面交通设计时,作为准备工作阶段,掌握现场道路状况、交通状况、周边状况等是极其重要的。 2.2.1.1道路、交通基础资料 道路、交通方面必须的资料及其用途如表2-1: 表2-1道路、交通资料及其用途表 资料内容用途资料要求道路资料道路等级确定交叉口控制类型及几何设计原则设计车速及 行驶车速用于确定展宽渐变段长度及转弯半径 信号相位衔接顺序的确定了解及实测获得断面形式 道路纵坡 红线宽度 车道宽 分隔带宽等交叉口空间设计及路段设计基础数据 1:500或1:1000的电子地图中标出车道数 车道功能划分 改善进口道及其与路段协调设计基础数据1:500或1:1000的电子地图道路沿线资料道路沿线的用地类型用于停车及沿途进出交通和公共汽车停靠站设计规划部门提供沿线出入口、大型交通发生源的位置等路段安全及通行能力改善设计 公共汽车交通设计电子地图上标明公交线路 停靠站位置公共汽车交通设计、行人过街交通设计停车设施的位置和管理措施路段沿线安全及秩序设计交通资料机动车设计交通量 (分流向和车种)车道功能划分与信号配时方案确定的基本依据一天中分时段的高峰小时流量或15min高峰小时流量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量确定交叉口的渠化方案(主要是机非交通流的组织及停车空间)交通控制状况(信号配时方案)分析现状的问题改善信号控制方案以及改善方案前后对比控制方案与相应的标志标线位置(电子地图)交通禁行状况分析现状的问题提出通行权管理措施电子地图等中标出事故资料事故发生的时间分析发生事故的时间分布电子地图等中标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分析事故空间分布电子地图等中标出事故类型 事故原因明确事故发生的症结,为其对策提供依据图表表现规划资料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了解城市的基本功能,土地利用,道路网及交通结构,宏中观交通管理基本措施与计划相应的文本相关政策法规交通管理法规 停车收费法规 交通发展政策 公交发展政策 环境方面的法规、政策地方及部门的相关文本相应的文本交通环境废气 噪声 震动 城市景观周边市民及单位意见  其它城市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注意与交通阻塞、事故等有关的资料 2.2.1.2实地踏勘 为了对交通设计对象和内容及要求有一个较全面真实的把握,需进行实地踏勘。同时实地踏勘还可能发现一些在上述调查资料中无法获得的现状问题,为详细设计打下基础。 2.2.1.3现状评价 对现状的评价是分析问题把握情况的主要工作,同时为比较交通设计效果提供现况。评价内容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个方面。 1、定性评价 内容包括:路段交通的秩序(进出交通对主路交通流顺畅的影响,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等),交通环境的感官效果,道路资源的充分利用情况,交通的便捷性、公共交通的准时性、乘客满意度等。方法以图表和描述为主。 2、定量评价 内容包括: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延误、排队等; 路段的行程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