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SNA的中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分析_以_管理评论_2004_2008_为样.pdf

发布:2017-05-09约1.73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术与创新管理 基于SNA的中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以《管理评论》(2004-2008)为样本 1 2 张利华 闫 明 (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 摘要:在我国管理科学领域, 学者间的合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本文基于SN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管理评论》2004-2008 年间的作者合作关系为样本, 对我国管理科学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我国管 理科学合作网络整体联系稀疏,呈现无标度网络特征,少数学者对于整个网络结构的形成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基地型”、“ 团队型”和“师生型”三种类型的子网络,其中“基地型” 合作网络是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主力。 学者的竞争力同他在子网络内部的学术地位密切相 关。 关键词:中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社会网络分析 引 言 [1] 1963 年,Price 出版的《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一书指出“科研合作已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后,Meadows、Zuckerman 、McDowell 等相继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领域发现科研合作现象,证实 [2,3]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科研合作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一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一批学者开始对科研 合作网络的成因、类型、特征、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4] 在我国管理科学界,科研合作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陈悦等发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 学部2002 年指定的17 种期刊中,合著率高达80%。由于我国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学者长期以来主要关注 于科学学、情报科学等领域,以中国管理科学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合作网络研究并不多。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有: 姜春林、丁堃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合著规模、地域分布、第一作者年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 “生-师型”合作 [5] 模式是我国管理科学科研合作网络的主流模式 。陈悦等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合著年龄、区域分布等进行了统 [4] 计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的科研合作网络强度可以分成三个层级,其中北京、上海为高强度城市 。张诚等发表 《基于技术监测方法的管理科学论文作者分析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手段,对我国管理科学地 [6] 区间的、高产学者间的学术网络进行了简单描绘 。 上述文献虽然揭示了我国管理科学存在师生网络、高产学者网络等类型的科研合作网络,且各个子网络 内部的合作强度不同,但对于这些网络的结构、特征、类型、竞争力等缺乏细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