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题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大王来何操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之者 D.夫晋何厌之有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③子路行,以告 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006年广东高考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忠而被谤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 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1、何以战? 四、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宾语的前置。 (07年浙江卷)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 ) 1.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翻译下列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2006浙江卷)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 絺帷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