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pdf
第三节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一、判断句
(-)“……者,……也”系列
1..……者,……也。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也。
例如: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记》)
3.……者,……。
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何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
例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乃”系列
用副词“乃、即、皆、本、必、亦、诚、则”等修饰谓语,来帮助判
断。例如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
迁《陈涉
世家》)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如予购三百盆,皆病梅。(龚自珍《病梅馆记》)
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三()“为”“是”系列
1.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例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司马迁《鸿门宴》)
2.用“是”作判断词。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我是一个小练习
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竖子不足与谋!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有标志文言被动句可以概括为“字两式”
于、见、为、被、见……于、为……所
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2.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例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例如:
不者,若属皆且卫所虏!(鸿门宴》)
4.用“被”字表示被动。
例如: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我是•个小练习
“见”不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信而见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慧星见于东方
三、省略句
(一)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略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蒙后省略
例如I: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中省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独(乐乐)不若与人。”
(二)谓语的省略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三)宾语的省略
1.省略动词后面的宾语
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例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陈涉世家》)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例如: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介词的省略
例如: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四、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