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浙江总复习课件:3-16-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 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含蓄蕴藉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在言外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言简意丰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近旨远 解释 术语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类 杜甫《蜀相》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示例 思想情感
谌容妙改杜诗
王国锋
面对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杜甫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
一九九三年,著名女作家谌容在香港出席一个文学研讨会时,发表了《文学与环保》的论文,文中巧妙地把“国破山河在”改成“国在山河破”。词序一变,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实,也表达了作家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把握思想感情的考查
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式有: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词人集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上阕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运用贴切自然,不露痕迹。下阕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花不看开人易老”,美景易逝,年华易老。但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萌生了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答案】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详见第三节例9)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技法指津】
(一)解题方法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如:《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找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