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地区青铜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讲 四川地区青铜器 成渝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心地区。商周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有彭县、新繁、成都、郫县、峨嵋、广元、绵竹、广汉、双流、重庆、巴县、涪陵、奉节等县。 三星堆文化 按照三星堆遗址的地层关系,可将三星堆文化遗存分为四期。 第一期: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时代。 第二、三期: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期文化相当,大约为中原的夏商时期。 第四期:殷周之际,碳14测年为距今2875年左右。 祭祀坑 1、一号祭祀坑 压在三星堆遗址第6层下,其时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即商代中期后段。 一号祭祀坑 2.二号祭祀坑 压在第5层下,时代晚于一号祭祀坑,约相当于殷墟三期,即商晚期。 二号祭祀坑 青铜神树 商代晚期 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 气纹。 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树干上有三层 树枝,每层为三枝桠,枝桠端部 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 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 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 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 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 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青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 商代晚期 高7.8厘米 此为一青铜神树的残枝。在树枝的花蕾上站立一鸟,大头,头上有三支冠羽向上耸立,羽尖呈桃形,中有一小穿孔。钩喙,喙中穿“8”字形铜丝。粗颈,尾上翘,尾羽上下各为三支上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羽尖也为桃形,下部尾羽穿孔中 亦有铜丝作成“8”字形环钮。 青铜立人像 商代晚期 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 262厘米 ,整体由立人像和台座两大部分接铸而 成。 立人像头戴莲花状的高冠,后脑勺上铸有一凹 痕,可能原有发簪之类的饰物嵌于此。身着窄袖与 半臂式右衽套装上衣三件。 人像最外一层为单袖半臂式连肩衣,衣上佩方 格状类似编织而成的“绶带”,“绶带”两端在背心处 结襻,襻上饰物已脱。衣左侧有两组相同的龙纹, 每组为两条,呈“已”字相背状。 人像衣服右衽前后两边各有竖行的两组纹饰图 案,一组为横倒的蝉纹,另一组为虫纹和目纹相间 的纹饰。中间一层为V形领,短袖。衣左背后有一 卷龙纹。最里一层深衣分前后裾,前裾短而平整, 后裾长,两侧摆角下垂近脚踝。在前后裾上 有头 戴锯齿形冠的兽面纹。脚戴镯,赤足立于兽面台座 上。 ? 青铜兽首冠人像 商代晚期 残高42.6厘米 人像头戴兽面冠,冠顶两侧有两兽耳耸立,中间有一 呈象鼻卷曲状的装饰物。人像造型和手姿与青铜立人像相似。长刀眉,栗状眼,三角形鼻,长方耳,耳垂穿孔。阔口,闭唇,方颐,颈部长直。 两臂平抬,两手似握 有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人像身穿对襟衣服,腰间系带两周,带在腰前打结。衣服为镂空的纹饰,上身前后为云雷纹,两肘部为变形的夔龙纹。 青铜鸟爪人身像 商代晚期 高81.5厘米,宽10.8厘米 出土时,人像裙上及鸟身纹饰上涂有朱砂。 人像上半身及鸟的尾端无存。人像为鸟爪、人身,鸟爪与鸟头接铸在一起。下身着紧身包裙,裙较短,长不及膝,裙前后中间开缝,裙上饰两层几何形云雷纹,裙边宽厚,上有竖形条纹。胫部饰阴刻花纹,花纹中填以黑彩,可能表示纹身。 人像之鸟脚站立于二鸟头上。鸟极为抽 象,巨眼,钩喙,身细长,分尾,尾上翘。鸟身内外两侧有两列云雷纹,上端有一组云雷纹,腹部有列长扉直达尾尖,扉上两面饰有羽纹。 青铜喇叭座顶尊人像 商代晚期 高15.6厘米,直径9.8厘米 分喇叭座和跪坐顶尊人像两部 分。喇叭座顶平,座腰上有 等 距的扉棱,座上有镂空的花 纹,座圈上有三个等距的小 支钉。 座顶上用接铸法铸有一头顶尊 的跪坐人像。人像为大眼,长 刀眉,三角形大鼻头,阔口, 闭唇,圆耳 ,粗臂,阔胸,上 身裸露,乳头突出。下身着 裙,腰间系带,带两端结纽于 胸前,跪坐于喇叭座顶上。 人像头顶喇叭口圈足尊,两手 捧于尊腹部。 青铜树枝头及人面鸟身像 商代晚期 高12厘米 此像是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小神树 残件部分,由树枝头及人面鸟身 像组成。枝头 上有花果,在果 上站立一“人面鸟”。“人面鸟”头 顶平,戴面罩,额 部的饰件已 脱落。方面,大凸眼,高鼻,大 耳,耳尖向外展出,耳垂穿孔, 粗颈。 人面鸟身短硕,宽翅 羽,羽尖上下呈双钩状分开且向 内卷,靠下侧羽翅上有二圆形 穿孔。凤尾,尾羽残断,上下分 开,呈孔雀开屏状。 青铜失冠人头像 商代中期 高28厘米,宽20.6厘米 头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