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对比胡瑞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对比胡瑞华
衡阳县人民医院(四外科) 湖南衡阳 4212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讨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疾病患者内,抽取124例纳入到此研讨范围中,所入选的124例患者再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62例对照组,62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55%比对照组的80.64%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肿胀消退时间、形成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疾病时可考虑采用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疗效突出,可更明显的改善各指数,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字】胫骨下段骨折;经皮锁定钢板;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疗效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界各项医疗技术均有所提升和发展,临床上逐步引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此手术方式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疾病时,其创伤性小,术后骨折愈合状况较为良好,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等优势。为此,此研究将以往收治的124例患者纳入到讨论领域中,其目的在于研讨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疾病患者内,抽取124例纳入到此研讨范围中,所入选的124例患者再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62例对照组,62例研究组),124例患者各检查均显示,可完全满足WHO组织所规定的胫骨下段骨折疾病判定标准[2]。对照组内,共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阶段为18.3岁-67岁,平均年龄(46.2plusmn;2.1)岁,交通伤30例,重物砸伤13例,19例跌倒伤;研究组内,共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阶段为18.7岁-68岁,平均年龄(46.3plusmn;2.3)岁,交通伤27例,重物砸伤15例,20例跌倒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在病灶部位做手术切口,并延长到下,将骨膜剥离,将骨折位置充分暴露,采用合适的解剖钢板固定骨折位置,术后两天,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8周,患者接受X线片检查,若骨折部位有骨痂性长,可增加患肢负重量。研究组接受经皮锁定钢板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止血处理其患肢,采用X线片协助,胫骨长度用间接复位进行恢复,骨折位置软组织出现嵌插导致骨折位置复位难度大者,可在骨折位置做1.5厘米长切口,将嵌入骨折缝隙内软组织部位拉出,再给予牵引复位。采用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一般采用12孔长,从组织隧道把锁定钢板置入到骨折相应位置,确定置入螺钉部位,并在置入螺钉部位做小切口一个,把锁定钢板一块从此切口置入到胫骨表面位置,确保所置入钢板位置放置恰当后,用螺钉固定钢板。此后,冲洗手术切口后缝合。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
1.3 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疗效依据Johner-Wruhs法进行判定[3-4],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其骨折愈合状况良好,可正常行走,且行走时步态正常,关节功能正常;有效:可正常行走,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范围在75%以上;无效:完成治疗后,骨折愈合状况不良好,走路不正常,步态为跛行状,关节功能恢复范围在50%以下。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记录各指数状况,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肿胀消退时间等等,并对比讨论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55%比对照组的80.64%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临床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胫骨骨折,在全身性骨折疾病中占比可达到14%左右,因胫骨骨折发生率较高,在治疗上也贯穿在创伤性骨折发展中。以往,在治疗此疾病时,临床多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