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小城镇发展研究舟山小城镇发展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舟山小城镇发展研究
1998年,舟山市4县、区共有28个小城镇,其中县城所在地小城镇有2个(岱山县的高亭镇,嵊泗县的菜园镇)。全市各县、区小城镇分布情况如下:定海区9个,普陀区8个,岱山县7个,嵊泗县4个。1997年,小城镇人口达19.89万,占城镇总人口的53.73%,占全市总人口的20.18%。
一、小城镇发展所处环境分析
(一)区位条件
1、舟山市是远东国际航线的要冲舟山市位于我国南北海运和远东国际航线的要冲,海域辽阔,东西长约182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海上航运四通八达,北距上海136海里,西离宁波36海里,南到温州191海里;是海上通往宁波、杭州、上海的主要栈道;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港口;与宁波共同构成浙江的出海门户,是浙江省海运输入外源性资源,发展必要的滨海基础工业,建立资源性补偿型的经济结构模式的开发关键。以上这些因素是舟山市港口城镇发展的依靠。
2、舟山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成员
舟山市位于杭州湾,背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大上海经济区的前沿位置,且又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构成的“T”型经济结构的交汇点,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战略重心和枢纽所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
(二)社会经济基础
1997年,舟山全市总人口为98.5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4.42万,其比重为24.77%,不仅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9.56%,且又远远高于沿海的宁波(23.16%),温州(16.90%),台州(12.36%)等经济发达地区水平。城镇人口为37.09万,城市化水平为37.62%,其中,小城镇人口占全部城镇人口的53.72%。由此,可见,舟山市小城镇在市域城市化进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见表1-1)。
1997年,舟山市国内生产总值为89.51亿元,人均为9077元,工业总产值为81.38亿元,农业产值为63.18亿元,现状产业结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三产业领先发展
表(1-2)显示舟山市产业结构演进不同于其他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值为33.3∶30.7∶36.0,即第三产业相对超前发展。
渔农经济特色明显
舟山市经济结构比重关系中,渔农经济比重较高(33.3%),与渔有关的产值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3.38%,反映出海岛农业尤其是渔业生产的显著的经济地位与作用。(见表1-2,表1-3)可见,舟山市的支柱产业是以水产品加工为重心的食品和工业。工业发展直接建立在渔业经济基础上,在食品加工业中,水产品加工占91.5%。使舟山市工业发展相当程度依赖于以渔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的发展。
3、产业发展总区域不均衡
从人均GDP水平及各部类产业地区分布看,社会经济发展在各区县地域上县有一定的特色。人均GDP最高的嵊泗县是人均GDP最低的岱山县的165.6%,高出近2/3。在产业布局上,渔农业主要分布在普陀区,岱山县,工业主要分布在定海区与普陀区,贸易与社会消费零售业主要分布在定海区与普陀区,各行业中嵊泗县所占比重均很小。见(表1-4)
表1-1舟山市小城镇与市域主要指标对比
舟山市域 舟山市小城镇 小城镇占市域比重
(%) 土地面积(km2) 1440.12 1278.34 88.77 耕地面积(公顷) 18781 13632 72.58 人口(万人) 98.58 55.44 56.24 城镇人口(万人) 37.09 19.89 53,72 城镇化水平(%) 37.62 35.87 —— 工业产值(亿元) 81.38 32.15 39.15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9.51 人口密度(人/km2) 685 625 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0.29 0.35 人均GDP(万元/人) 0.9 城镇密度(个/100km2) 2.01 3.17 工业产值密度(万元/km2) 565 364
表1—2舟山市产业结构表(1997)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万元) 296681 273496 321356 比重(%) 33.3 30.7 36.0
表1—3 1997年舟山市二产内部结构表
企业单位个数(个) 工业产值(万元) 工业产值97年为96年比率 劳动生产率(元/人)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食品加工业 64 186974 112.9 19786 36.39 水产品加工业 47 172364 113.2 18677 33.54 纺织工业 31 12810 105.8 13265 2.49 船舶制造业 41 31696 117.1 10558 2.05 电子工业 1 6405 94.7 9575 1.2 表1-4舟山市产业布局空间结构表
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