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神经系统-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系统
第五节躯体运动的调控
神经调节 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上行传导道)
中枢
传出神经 (下行传导道)
效应器(骨骼肌、内脏等)
躯体运动的分类
反射运动:躯体 射,特定刺激引起的有固定的运动
形式;其运动强度与刺激强弱相关。是随意运动和节律
性运动的基础
随意运动:主观意愿发动,运动的方向、轨迹、速度
及持续时间等均可随意选择和变更。必须有大脑皮层参
与。
节律性运动:先 随意运动发起,开始后可不再受意
志控制,而是 其他反射活动调节。
运动控制系统
产生运动的中枢:脊髓、脑干 (延髓、脑桥和中脑)
和大脑皮质
参与调节运动的中枢: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及小脑、
基底神经节、丘脑等。也包括不同的各级感觉中枢。
运动控制系统个结构的相互关系
运 动 皮 层
丘 脑
基底节
小脑 脑干
脊脊 髓髓 肌肉收缩
感觉感受器
脊髓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fl脊髓内与运动有关的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 (粗大,支配梭
外肌);γ运动神经元 (纤细,调节肌梭敏感性)
中间神经元:整合作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池);抑
制性中间神经元 (Renshaw细胞,参与回返性抑制)
fl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共同
组成。
骨骼肌的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运动N元 梭外肌
γ运动N元 梭内肌
肌梭
由梭内肌纤维与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末梢组成的较复杂的
感受器。
梭内肌纤维:肌梭内的肌纤维,多细胞核。分核袋纤
维和核链纤维;梭形,中部为感觉神经分布,两端受γ
运动纤维支配可收缩
感觉传入末梢:两类,初级感受末梢和次级感受末梢,
检测肌肉长度及长度变化
γ运动纤维:兴奋时促使肌梭受到牵拉,传入冲动增
加,增强肌梭的敏感性
腱器官及功能
高尔基腱器官:感受梭外肌主动牵拉产生的张力变化;
存在于肌肉与肌腱的交接部位。
肌梭与腱器官的区别与联系:
肌梭感受肌肉长度;腱器官感受肌肉主动收缩张力
对支配同一肌纤维的 运动神经元兴奋;腱器官则对
运动神经元抑制
意义:调节肌肉收缩的力量和时间
脊髓的反射调节
(一)肌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 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
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梭外肌收缩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肌梭----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梭外肌纤维
(1 )位相性牵张反射
在有神经支配的肌肉中,快速牵拉肌肉引起的牵张反射
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fl特点: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所以其反射时很短,耗
时约0.7ms。
fl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
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 射弧的某个部分有
损伤; 若腱反射亢进,说明控制脊髓的高级中枢的作
用减弱。 膝反射检查法
反
射
检
查
法
(2 )紧张性牵张反射
fl概念:指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