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海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少? 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即:我国领土面积为1200多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中国也是海洋的弄潮儿 西汉时期,中国开辟了东至朝鲜、日本和西去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中国航海已经通达到远西的大秦(罗马)。汉武帝曾经建立了一支拥有战船2000艘,兵力20余万的强大海军,并征服了中国东南沿海闽越国,招降了越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远洋海船越过印度半岛抵达波斯湾。隋、唐、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兴旺,开通了直接沟通亚非两州的长达1万多海里的世界性远洋航线。 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进入全盛时期,中国航海技术比西方领先二至三个世纪进入“定量航海”阶段。福建泉州港,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 宋代广南水军的巡航范围已达西沙群岛,在澎湖诸岛有水军。1281年,元朝向高丽发军十万人,水手15000人,战船900艘参与远征日本的战争。1292年,忽必烈命2万人,战船千艘,载一年粮,进占爪哇。郑和“七下西洋”标志中国航海事业进入顶峰。 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不幸的是,五百年后这位伟大航海家的预言应验了: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后的割地赔款,强烈震颤了中国人的海洋意识。 甲午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 而当时清朝的海军——北洋舰队已经初具规模 北洋舰队的发展史 1875年5月30日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广东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舰艇编成 铁甲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主要将领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参加的主要战斗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威海卫海战 甲午海战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为“洋务运动”划下了一个令人叹气的沉重句号,“洋务运动”的成果在这场战争中灰飞烟灭。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国当时号称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卓尔小国日本则极为勉强地屈住十一位。和日本海军接仗的“北洋水师”在当时则号称“东方无敌舰队”。 失败原因 中国海军的惨败不是败在武器方面,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对日本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当时本钱大,舰艇多,船体大,重炮多,射程远,“定远”和“镇远”两舰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先进的;小本钱的日本海军舰艇少,船体小,重炮少,射程近,没有可以和“定远”、“镇远”两舰相匹敌的舰只。“大东沟海战”开始时,北洋舰队在距日舰五千英尺外的海面率先开炮,当即命中了日本旗舰“松岛”号和主力舰“吉野”、“赤城”号,日方还击的舰炮则在海面上爆炸(射程近的原故)…… 中国海军的战败恰恰是败在政治体制方面。在中国腐败的人事体制下,在现代化舰艇上服役的海军官僚绝大多数是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