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现代经济.ppt

发布:2016-08-18约2.2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荐书籍 * (五)中国近现代经济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大变化: 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二、中国的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三、洋务运动兴起,先后创办了军事和民用近代工业,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 相关概念的由来 “买办资产阶级完全是帝国主义的附庸,依靠帝国主义,同封建势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后,发展成官僚资产阶级(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亦称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或大资产阶级)他们代表了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具有两重性。”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买办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名与实: 宁绍轮船公司 虞洽卿 四明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盛宣怀 天津电报局 祝大椿 上海源昌碾米厂 郭甘章 广东甘章船厂 上海织布局 郑观应 上海电报总局 开平煤矿 唐廷枢、徐润 上海轮船招商局 创办人(参与者) 中国近代企业 3.关于中国近代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 从所有制层面,中国近代经济可分为: 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经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代百年经济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1840—1894年,本阶段是西方资本主义凭借武力征服获取许多侵略权益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的时期。中国经济由原来开放性较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独立经济变为被动开放、日益受世界市场影响的、自然经济结构逐步瓦解的附属国经济。在通商口岸近代工业产生,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近代化特征。但从整体国民经济来看,发展极为艰难,国民生产总值为负增长。 (2)1895—1937年,这一阶段正值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是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并加剧了对华的经济掠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已经形成。旧中国政府都实行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中国近代化有长足发展;同时,官僚资本主义也大大发展,甚至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仍然是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这一阶段虽然增长速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呈增长趋势。 (3)1937—1949年,由于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经济近代化进程,中国经济重新出现负增长。这一时期中国形成三种经济制度:日占区的殖民地型经济、国统区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封建主义经济、中共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首先,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民族企业家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等,也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其三,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和行为对促进经济繁荣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最后,如果说还有更为深层的内因,那就是传统权力结构的松解,政府对经济的失控,给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主权。当然,从长远来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南京政府较之北洋政府大大增强了中央的权力,这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在1936年能够达到最高峰的原因之一。 4.中国的近代经济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5、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毛泽东说:“人民公社的建立使农村中原来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扩大和提高了,并且开始带有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分。人民公社的规模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得多,并且实现了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的结合,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概念: 毛泽东提出农业集体化的原因思考: (1)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3)为了彻底打破封建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这根本目标。 3、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漆侠:《宋代经济史》 历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