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文书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事务文书概述名词解释1、事务文书:也称机关常用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时用以沟通信息、指导工作、总结得失、探讨问题的公务文书。2、法定公文型:是事务文书的一种结构模式,是指其正文部分像15种“法定公文”一样由“缘由”、“事项”和“结尾”三个部分构成。事务文书中篇幅较长、由较多语段构成的文种,一般使用这一模式。3、条款型:是事务文书的一种结构模式,指文书的正文部分是由层次不等的“章”、“条”、“款”构成,“章”下列“条”,“条”下列“款”。4、表格型:是事务文书中的一种结构模式,表格具有简明直观的优点,不少事务文书即以表格的形式写作。属于这一类型的有电话记录、会议记录、计划(部分)。简答题1、事务文书有哪些特点?答:使用频繁、种类繁多、格式相对灵活、一般内部使用、传播方式多样。2、简述事务文书格式方面的特点。答:所有的应用文书均有较强的格式化特性,这是基本规律。但是不同的应用文,其格式的严格程度和规范程度是不同的。一般应用文的格式系“约定俗成”,规定不是十分严格,“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定使成”,有官方的明文规定,十分规范和严格。事务文书介于一般应用文和“法定公文”之间,其格式要求较“法定公文”要相对灵活,但因其属于公文范畴,其格式较一般应用文要严格得多。3、事务文书有哪些功能?答:a.贯彻政策,指导工作;b.沟通联络,商洽工作;c.参谋咨询,辅助决策;d.积累资料,提供证据;e.制造舆论,宣传教育。4、事务文书的写作要领有哪些(基本要求)?答:a.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b.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c.在文字表达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d.公文起草要符合体式规范和程序要求。5、规约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属于规约类文书的文体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公约、守则、规则、准则、通则、制度等。6、计划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发球计划类文书的文体有:计划、规划、纲要、安排、方案、策划书、工作要点等。7、讲话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讲话类文书的文体有:开幕词、闭幕词、会议报告、讲话、演讲词、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8、记录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属于记录类文书的文体有: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备忘录、大事记、年鉴等。9、简述事务文书正文的写作模式。答:法定公文型、条款型、表格型。第二章 规约类文书及文书的约束功能名词解释1、规约类文书:也称规章制度类文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组织机构用以规范工作、指导人们言行的具有法规性、约束力的公文。2、条例:是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特定部门,依据法律或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制发的,用以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活动进行规定,或对党的组织工作、活动及党员行为作出规范的,全面系统、长期有效的法规性文体。(它还可以作为政策、法律和法令的补充或辅助性说明。)3、规定:是党和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的,对特定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或某方面的事务、活动提出具体执行意见和约束管理措施的规范性文书。4、条中设例:是条例正文条款的写法之一。将“条”中的“应该”、“可以”、“能”、“必须”干什么与“例”中的“不应该”、“不可以”、“不能”干什么两个方面糅合在一条中,使条文正反结合紧密,是非界限分明。5、集中设例:是条例正文条款的写法之一。在一章、一节或一条中将“不应该”的内容集中起来,从而使禁止事项非常突出。6、集中设条:是条例正文条款的写法之一。在一章、一节或一条中只讲明“应该”、“可以”、“必须”、“能”、“要”等,从正面规定条文。7、条例的签署:实际上是指在条例标题下面用括号括注的条例通过的时间、会议和公布的日期等。8、办法:是行政机关为贯彻某一法令或者做好某方面工作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性、指挥性的法规性文书。9、章程:是一个党派、团体为保证其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系统阐明组织性质、宗旨、成员权利义务、准则及组织构成、活动规则,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10、办事章程:也称“业务章程”,是为办理某项工作而制定的规章制度,一般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纠纷而又经常要办的事情,才需要制定章程,以便办理时有章可循。这类章程的性质与条例、办法、守则等规约类文书相近。11、细则:或称实施细则、施行细则,是有关机关为实施某一法规而制定的详细、具体的法规性公文。12、准则:是各党派、团体或某些单位制定的内部成员言论和行动所依据的标准或原则。13、守则: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某些单位制定的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4、规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事务或活动的行为准则作出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书。简答题1、规约类文书的特点。答:(1)内容的约束性。(2)制定的程序性。(3)执行的强制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