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吴建青.doc

发布:2018-01-31约2.7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吴建青 吴建青(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导管室 河南郑州 45000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00-02 【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7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饮食护理和术侧肢体的观察。结果 270例成功,2例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2例术中诱发心绞痛,3例术后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途径。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护理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入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1,2]。我院于2008年4月—2010年6月对272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272例患者行桡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151例,女121例,年龄40-81岁。其中伴糖尿病98例,高血压152例,陈旧性心梗102例,急性心梗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3例,稳定性心绞痛70例。 1.2治疗方法 入导管室前三天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mg,阿斯匹林100mg;急性心梗给于氯吡格雷300mg,阿斯匹林300mg口服。协助患者卧于手术床上,右手臂伸直外展30度置于臂托上,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和整个手掌,同时消毒腹股沟备用,铺无菌巾后在桡动脉穿刺处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置入桡动脉鞘管,经多功能造影导管给于优维显370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局限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后,采取球囊扩张,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支架,明确支架的最佳位置,精确放置支架。术后即可拔出桡动脉鞘管,局部绷带加压包扎。 1.3结果 本组2例术中出现诱发心绞痛,给予吗啡2mg静脉注射后缓解;2例术中因患者高度紧张,出现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后改股动脉穿刺;3例术后穿刺点渗血,护士及时发现后给予处理,并未给患者任何不良后果。总之,本组27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介入治疗及规范化的全程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术前做好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并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自己的切身体会,使其在完全自愿和有充分心理准备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2.1.2病人准备 常规的术前化验、检查、备皮,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瞩病人术前4小时禁食水,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 2.1.3Allen试验 手部由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因此术前要行尺动脉代偿功能试验,术者双手压迫病人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并让病人反复握拳,重复5-7次,至手掌变白,然后放开尺动脉,如果手掌颜色在10s内迅速由白变红或恢复正常,则Allen试验阳性,说明尺动脉和掌弓循环良好,可以行桡动脉穿刺。 2.2术中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 持续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尤其是压力曲线的观察,加强血液动力学监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绞痛、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尤其在球囊加压扩张出现心前区疼痛者,本组有2例术中诱发心绞痛,给予吗啡2mg静脉注射后缓解。如因导管刺激心室引起的室性早搏、短阵室速,一般无需处理,解除刺激后会自行恢复。 2.2.2肢体观察及护理 交感神经兴奋如紧张、疼痛及血管的直接刺激等均可引起桡动脉痉挛,造成导丝及导管送入不畅,导管转动困难而影响手术。因此要预防桡动脉痉挛,和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医师操作的轻柔及熟练程度可减轻对血管的直接刺激,减少诱发桡动脉痉挛,必要使停止操作鞘管内注入维拉帕米5mg,数分钟即能迅速解除桡动脉痉挛。本组有2例因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 2.2.3拔出鞘管的护理 为防止拔鞘管致迷走神经反射而出现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拔鞘管时应有一名护士在场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常规准备阿托品注射液(抽入注射器中随时备用),如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率不足50次/分,可静推阿托品0.5—1mg,并输液扩容(给予胶体或生理盐水快速静脉输入),上述处理症状不好转可加用升压药如多巴胺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