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4.3.1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5约1.4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的组成 课题 水的组成 本课题课时数 1 总课时数 24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氢气氧气的基本性质。? (2)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难点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问题 设计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什么? 2、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本节预习检测 氢气氧气的性质 氢气的燃烧的化学文字表达式 电解水的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回顾】 【新课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的现象,正极负极产生什么? 3.通过电解水知道谁的组成元素 二、自学 阅读课本79~80页的内容,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氢气的验纯方法 2、(1)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左右两支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 (2)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分析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4)反应实质(微观角度)。 第一步:水分子分解生成_______和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结合成1个氢分子,___________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和氧分子各自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3、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什么? 提示:增强水的导电性,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4、易错提醒: (1)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 5、误差分析:实验中,水电解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往往小于1∶2,即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要有: (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 (2)在电解过程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6、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见课件P—9页 当堂达标设计 1.判断正误: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水。( ) 提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电解水过程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提示:正极气体为氧气,氧气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2013·锦州中考)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课外作业设计 A组:1、重点知识整理 2、课本P82页第1、2题 B组:1、重点知识整理 2、配套P31页第7、8题 C组:1、重点知识整理 下节预习问题设计 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如何区分? 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与化合物的区别联系? 备课组长签字 主管领导签字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