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十二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 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1.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重大工程为切入点,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原因及影响。2.结合汽车产业的转移、电子产品的转移等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频考点一 产业转移
(2016·全国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2题。
1.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第1题,陶瓷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之前,“珠三角”地区(佛山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珠三角”地区培植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成为必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部分劳动力投入大、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将外迁,释放的生产要素得以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第2题,由材料可知,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说明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产业基础好。
答案:1.A 2.C
(2016·全国甲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第3题,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第4题,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第5题,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3.B 4.A 5.D
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考查主要涉及产业转移的原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两方面内容。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住核心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1)产业转移的规律
①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②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①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②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③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
④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3)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一是要从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抓住核心。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