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4 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课件.ppt

发布:2018-05-13约8.98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回答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第3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第4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5~6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C正确。第6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选项B正确。 (2014·全国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7.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下图为太平洋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虚线表示海平面),与实际相符的是(  ) 读某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地质过程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甲处岩浆侵入、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C.三叶虫残骸沉积、断层、恐龙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D.三叶虫残骸沉积、甲处岩浆侵入、恐龙残骸沉积、断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4.关于图中岩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一定为花岗岩 B.乙处岩石是由丁处岩石转化而来的 C.丙处岩石由沉积作用形成 D.乙处岩石形成于丙处岩石之后 解析:第3题,沉积地层下部岩石形成早,上部岩石形成晚,所以地质过程从早到晚为三叶虫残骸沉积、恐龙残骸沉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断层形成和岩浆侵入时间往往比被其切断或穿透的地层晚,但比上覆地层早。第4题,乙处岩石为沉积岩,其下的丙处岩石是受岩浆影响变质而成的,形成时间早于乙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浅海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化石 D.发育河流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6.该地区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解析:第5题,①处为断层附近,且为背斜结构,不易储水,A项错;图中②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B项正确;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C项不正确;河流是沿着断层线的位置发育的,故发育河流的地质构造为断层,D项不正确。第6题,图中的岩层是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形成后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褶皱和断层;断层线附近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河谷。 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 000米至2 000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