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成老师参评市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_6038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郑志成老师参评市高中历史优质课的反思 发表日期:?2010-04-20 14:01:00?阅读次数: 316 ?
?
?
?
2010年3月18——19日,宁波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在宁海中学举行,我有幸作为北仑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评比。现在,我对刚刚参加的比赛作一个小结,当作我对这次比赛的小小反思,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
2010年1月下旬
此次宁波市的历史优质课评比一改08年的自选课题内容的惯例,实行提前48小时通知课题内容,然后备课,上课。得知此消息,我还是有点开心的,因为我不属于耐力型,我属于临场发挥型。
?
2010年3月6日至15日
此阶段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搜集资料阶段。在这期间找到了几个好的网站:嘉兴历史学科基地、浙江历史教学资源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课程网,东阳市的昨日重现,历史风云网等等。没事我就泡在这几个网站里淘宝,其中的乐趣可想而知。备课的资料不在多而在精,越有说服力越好,尤其是史料记载最为上乘。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在史料里面找到上课需要的材料,没有相关的涉猎是很有难度的。参加完这次比赛,我有一个感悟,历史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试想袁腾飞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作为支撑,能做到在课堂上信手拈来的自信吗?
还有一点想法,就是视频资料谨慎使用,除非它极有说服力,因为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也能分赛学生的精力,使效果适得其反。我在此次比赛中没有使用任何视频资料,三段关于宋词兴盛的社会背景都是用的史料,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视频影音资料不可以用,要坚持恰当、合理、有效三原则。
经过10天时间的不懈努力,我的笔记本电脑里的已经塞满了500M的各类课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视频,电子书。俗话说:功夫在诗外,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次参加比赛的一些想法就是在这些网站里面不断淘宝加以自己的构思形成的,人多力量大,智慧在民间,关键在于如何批判继承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
3月16日早上8点
宁波市教研员陈老师发来短信:上课准备内容为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具体通知详见宁波市基础教育研究网。这就意味着本次比赛鸣枪起跑了。我的第一个感觉:没戏了,因为这两节课实在是太难上了。第二个感觉:我没戏,别人也不一定有戏,没准还能浑水摸鱼呢。既然已经选择了参加,总不能临阵脱逃吧,硬着头皮冲吧。
首先,备第一节内容。我的思路是用范例法以印刷术的发明为例,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探究其他三大发明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传播过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史的影响。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戴老师和曹老师,并和他们一起磨课,在这之中得到了他们很多的指点和帮助,然后开始了备课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教研员翁老师的许多指点和建议。可以说我的这次小小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通力合作的集体成果。由于后抽签的内容是上《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此节内容未经专家论证,此处不多表述。
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这一节课一定要体现出“时代特色”这四个字,也就是要有历史味道,这四个字也是这节课的核心。至于具体的结构,他当时也没有太多的建议,提出了一个“总叙文学形式变化——分述历史原因——总结时代特征”的构架。
大致的备完第一节内容,大概是16日晚上准确说是17日凌晨3点了,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三节内容的备课了。拿起书一看,没有任何头绪,于是洗了个澡,回来再看,继续没有任何头绪,选择睡觉,呼呼大睡。
?
3月17日
今天不敢多睡,早上6点,闹钟早早的把我叫醒,又开始了一天新的备课历程。但是,好像上天不太帮忙,没有让一个灵感的火花挤进我的大脑当中,顿感前途茫茫啊。我就继续回到我的办公室想,还是无从下手,当时心真的凉了。我查找了几乎所有历史教学的网站,用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关于古典文学这一节内容的所有版本教材的课件基本都是采用“具体叙述各个时代的文学形式,特点,繁荣的原因”这样一个模式,而且课件数量不多。也难怪这样,因为这节课对于以高考为轴心的今天来说,没有太多讲述的价值,大家基本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的,我平时也是这样。如果抽到这节课,拿这样的课件去,还不被阅课无数的评委看笑话,非常苦恼,当时真的有点想放弃了。我跟也要去参加比赛的宁波市区的同学交流了一下,大家都没什么头绪。就这样,一个早上,没有任何斩获,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什么叫做江郎才尽。但是,一切还得继续,子弹已经上膛,枪栓已经拉响,没有不发的道理。我作了最坏的打算,下载一个自己认为还可以的这样的课件放在了自己的优盘里,万一真的想不出,就拿这个去。后来想想,幸亏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没有创新、没有思想的优质课是绝对不会得到认同的。所以,做优质课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可以借鉴别人优秀的地方,但是千万不要抄袭和剽窃他人的成果。说实在的,如果拿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