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 (共60张PPT).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新鲜绿叶;;③;线粒体的结构:;恩格尔曼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检测:
1、默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3个)
2、叶绿体的结构特点?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3、色素提取原理?分离原理和方法?
4、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
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层析液
5、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
6、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颜色依次是?
最宽?最窄?距离最远? 最近?
6、缺Mg、缺光叶片发黄的原因?;1、选取新鲜浓绿叶片 :色素含量高
2、SiO2的作用:研磨充分
3、 CaCO3的作用: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无水乙醇的作用:溶解叶片中的色素
5、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
6、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防止溶剂挥发
7、滤纸条剪去两角:
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两侧扩散过快
8、滤液细线要画的细、直、齐:
防止色素带的部分重叠,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9、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2—3次的原因:
增加色素含量,使色素带清晰
10、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如果触及到层析液,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就会溶解在层
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二、叶绿体的结构:
(1)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部有双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之间充满基质,每个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2)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①类囊体堆叠形成许多基粒增大膜面积
②类囊体膜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
③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都分布有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1、1771年普里斯特利(英)对光合作用的探索;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3、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4、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5、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实验;6、恩格尔曼实验;水绵:
叶绿体呈细而长的带状,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便于观察和研究。
没有空气和黑暗:
排除环境中氧气和光的影响。
极细光束:
准确判断释放02的部位。;7、1923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实验;8、卡尔文循环;年代;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四、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光能转换为生命动力的过程;思考一: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其体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CO2释放量;;2、CO2浓度:;CO2
的释放量;3、温度:;N:光合酶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
P:NADP+和ATP的重要组分;维持叶绿体正常结构和功能
K: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
Mg:叶绿素的重要组分;6、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三量关系;;;;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他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A、B、C三点植物所处的生理状态?
2、用面积表示出光合与呼吸的三量?;叶绿体和线粒体;CO2相对值mg/h;07山东高考理综;1、光合作用起始点,光合等于呼吸点分别是?
2、E 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用面积表示出光合与呼吸的三量
4 、画出B C D三点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理
活动状态 ;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