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8例,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模式,研究组34例在一般模式中增加细节管理,对比两组后期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等生存质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提高后期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827.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77-01
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由于机体肝脏功能的退化,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状,且精神状态、自理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后期生活与工作,随着治疗人次的增加,神经内科护士承受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加,对于细节上的事物容易忽略,降低了治疗及护理质量[1]。为将此种局面扭转,将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在一般模式中增加细节管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68例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为(62.2plusmn;3.4)岁。研究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62.4plusmn;3.2)岁。经对比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8小时轮班管理制度,遵照医嘱为患者应用药物,看药入口,定期进行病室的消毒,保持病室内空气的流通。研究组:在一般模式中增加细节管理(1)技术细节: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菜谱,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尽量保证色、味俱全,增加新鲜蔬果,减少盐类、酸、辣类食物摄入。在穿刺技术上应进行自我提高,尽量保证一次成功,并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多面进行反复穿刺,合理使用血管,从远心端开始。(2)责任细化:将护士责任进行分功细化,成立小组,包括助理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助理护理主要负责患者的入院接待、标本送检及辅助责任护士等工作,一般选择临床经验不足的新护士;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临床的操作、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选择经验足、资历老的护士;护士长作为总决策者与管理者,负责护理计划及方案的制作,对护理操作进行监督。(3)工作细化:患者入院后即开始接待工作,首先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后通知医师进行检查,安排其入住并介绍医院功能区域、收费情况、自我介绍等,后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听取知识讲座,对疾病与治疗有所认知,每周进行三次的床边宣教,可通过手册加深理解程度。(4)绩效细化:每月进行评比,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适当进行奖励,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每周对患者情况进行总结,通过小组开会讨论的方式总结管理成效,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解决方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后期生存质量。遵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生存质量(WHOQOL﹣100)测定量表[2]:评估包括精神、生理功能、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均为正向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chi;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存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等生存质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
3 讨论
护理管理的效果与患者的恢复水平直接挂钩,在日常的治疗与护理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疏忽对疾病预后都是一个无法挽救的错误,增加了患者痛苦程度,加重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负担,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健康概念理解也逐渐加深,临床现有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逐渐上升的需要,对细节上追求愈加完美,而细节管理模式则是在此种情况下被应用于临床。
细节管理是指将护理措施进行细化,对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处理,流程更加清晰,将责任分配至个人[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将护士进行分级,明确了自身的职责所在,以各层级之间的相互监督作为前进的动力,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患者的权益,通过流程上明确与顺序化,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护理依据,指明的护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