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曾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曾霞
成都市363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慢神经内科护理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即常规护理以及配合精细化管理。方法:将5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分别使用精细化管理加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治疗情况和其它评价指标。结果 研究组预后有效率96.0%,对照组预后有效率78.0%(P<0.05);在护理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评价指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对于提升临床质量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神经内科;护理;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护理在医治过程中是重要一环,在临床上是提升疗效重点。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护理中更多的为患者考虑,做好优质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思想,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因此,本研究探讨如何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水平,我院对精细化管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精细化护理措施的效果及不足,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多年临床经验,完善了精细化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进行神经内科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组别之间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和疾病)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最终组别之间的患者具有可比性,(Plt;0.05)。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保持患者口腔卫生,每天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擦拭漱口等。观察患者呼吸运动及频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四肢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并对指端末梢颜色和尿量加强观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和补液。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给予从头到脚快速检查伤者。同制造安静的医治环境,不要在病房中放置大型、复杂有噪音仪器,保持走廊的宽敞明亮,减少杂物堆积,多安排患者家属陪伴。可以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和彩色花朵,帮助患者增添积极医治情绪,添加病房生机的氛围。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肤色和尿量等,以评估其病情。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应密切观察其神志和瞳孔变化,以评估其程度。若患者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采取脱水治疗。在护理中,保证与患者及家属的正确沟通,确保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平和,积极参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讨论,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融洽的关系。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调整好患者治疗心情,可以增加家属的看望与陪伴时间。做好患者治疗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护理中,积极配合好医师工作,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座谈会,将医护人员组织在一起,畅谈护理流程需要改善的地方,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可以在护理中选择一些旋律较为舒缓的乐曲,在播放前也可询问患者,选择患者喜欢的曲目,每天播放15~30 min,每周更换音乐曲目;对于较为年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数字视频播放器等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播放一些短片或视频,让患者得到精神放松。
1.3观察项目
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状况,显效=患者痊愈、肢体和器官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痊愈、肢体和器官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出院时还存在肢体和器官障碍。预后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SCL-90评分,记录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plusmn;标准量(Xplusmn;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CL-90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表1)
3. 讨论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特点,进行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依照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优质护理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在护理中,更多的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护理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策略,融入多种优质护理理念,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水平,将护理工作做实做好。优质护理措施本着以人为本宗旨,设计临床护理措施。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策略,它摒弃传统护理的模式化、流程化,采取人本主义精神,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