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一、单选题:共15题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图片中甲骨文字“戎”“从”“王”“国”“候”,跟诸侯、王国、保卫等有关,可知当时已出现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从甲骨文的信息来分析,商周时期不可能出现秦朝的郡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A、D两项错误;礼乐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切入点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的“秩宗”“卜、巫、史”“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神权的掌握者”“国家的重要执政官”等信息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3.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服西局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有两条标准,一是“嫡子”,二是“长子”,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③同时具备这两条标准,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4.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皇权至上B.天人合一C.分权与制衡D.大一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联系所学皇帝制度可知,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裁,故A项正确;关于天人关系,题干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思想,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大一统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秦朝设立的御史大夫和西汉设立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A.负责监察事务B.负责审核政令C.负责草拟政令D.执掌军政大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御史和西汉的刺史都是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6.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上述规定体现的汉武帝的措施是A.创实权B.收精兵C.推恩令D.制钱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可知,这是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推恩令很好地解决了西汉时期的王国问题,故C项正确;创实权、收精兵、制钱谷都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A、B、D三项错误。?7.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东汉”和关键信息“举秀才……举孝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不是世官制的沿革,故A项错误;科举制在隋朝兴起,故B项错误;察举制的选才标准是品德,而不是门第,门第成为选才标准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故D项错误。?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顶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时期,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其运作程序应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程建设属于工部的职能,故B项正确;其他A、C、D三项错误。?9.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答案】B【解析】本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