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大气组成及热力环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 第(1)题,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等有效辐射”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18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第(2)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将其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1)C (2)B 【例3】 (2009·全国)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下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 【解析】 第(1)题,甲为山东丘陵,乙为泰山及附近地区,两地地势高于四周,故气温较低。第(2)题,观察七月等温线的分布,图示区域东部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其影响因素应是海陆差异。西部等温线数值由东向西递减,主要是由于地势由第三级阶梯过渡到第二级阶梯。第(3)题,越向内陆,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由此推知沿海与内陆之间气温年较差相差也就越大。图示区域,石家庄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而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最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差也就最大。 【答案】 (1)B (2)B (3)B 再 见 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8℃ E地的气温约为6℃。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小区域闭合图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10 12 10 12 A B 如图: A大于12 °C B小于10 °C °C °C °C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地球上随气温无论是7月还是1月,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3)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及某地所处的季节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度---60度处 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影响因素分析 纬度:等温线东西方向延伸,与纬线方向平行 海陆: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洋流:暖流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起;寒流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 下垫面:情况复杂,与下垫面热力性质有关、与季节也有关系 如: 湖面和沙地相比:湖面上的等温线冬季向高纬方向凸起,夏季向低纬方向弯曲。沙地相反 (5)特殊等温线 18 0 -10 雪线问题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 S -35 -38 雪线(冰川积雪下界--0度等温线 与融化量成正相关 与降水成负关 温度,光照强,融化多 副热带光照强,温度高;向赤道及向两极温度和光照减弱-融化量减小 副热带降水少,温度高,融化量大 赤道地区降水多,温带降水较多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赤道 N S 副热带 副热带 高度 雪线高度由副热带向赤道及两极逐减 气候变化: 季节变化:同一山区,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气候变暖:温度升高,融化量增多,雪线升高 地形及坡向略 1、分析20oC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2、Q城市所在国家修建连结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修建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3、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圣地亚哥 过高大的安第斯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高差大 例题 【例2】 (2009·南昌5月)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 B.洋流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图中四个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组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素,难度不大。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纬度位置等信息可判断①处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