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备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长城和运河 2016/2/20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了解长城、京杭大运河的简单常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及有关词语。
2、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3、了解长城的简单常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他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板书课题。
图文结合,学生介绍长城和运河,教师补充。
二、检查预习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蜿、蜒、嘉、朽
认读并理解词语。重点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不朽、创造、奇迹
三、理清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诗歌的两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都相同,开头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中间描述了奇迹的特点,抒发了对奇迹的赞美之情,结尾点明了奇迹的创造者。
四、研读第一部分
第一、二两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惊喜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广袤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看到了奇异的景象?奇在何处,异在哪里?
(1)指名读3到6句,思考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出示:“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句话把 比作 ,用 比喻 。图文结合,说说为什么说长城“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出示“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借助地图体会长城绵延万里的特点。
②“不朽”是什么意思?这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的一篇诗歌,为什么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呢?(长城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屹立不倒,魅力无穷,每一段城墙都令人感慨。)
(3)这几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赞美的)
此情此景,谁都会问:“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读。读了这两句话,你胸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自豪)齐读最后两句。这两句话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板书: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分角色读第一部分,指导背诵。
五、练习写话。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奇迹、曲折蜿蜒、连绵起伏)
完成习字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运河的简单常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仿写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组词:
骂( ) 使( ) 蓝( ) 导( ) 象( ) 绵( ) 峪( )
驾( ) 驶( ) 篮( ) 异( ) 像( ) 棉( ) 浴( )
蜿( ) 蜒( ) 折( ) 绸( ) 朽( ) 飘( ) 佳( )
碗( ) 诞( ) 拆( ) 调( ) 巧( ) 漂( ) 嘉( )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第二部分
导读。
作者在广袤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又看到了怎样奇异的景象?奇在何处,异在哪里?
(1)指名读3到6句,思考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出示:“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把 比作 ,用 比喻 。图文结合,说说为什么说运河“像飘带”?
出示“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体悟运河纵贯千里的绵长和银光闪闪如绸带的柔美。借助地图体会运河的壮观,奇丽。
②“动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动人的诗篇”呢?(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这一部分。(第一部分略显庄重,第二部分略显欢快。)
指导背诵这一部分。
三、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背诵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就在于这两大奇迹?学生自由说,教师补充。(长江大桥、东方明珠塔、故宫、秦兵马俑、三峡工程、京九铁路等)
从上述景观中选取一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诗。
四、实践活动
课后搜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与人民智慧的短诗,在班级报栏内搞一次“祖国颂”的诗抄张贴。
板书:
2 长城和运河
长城——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 东起…… 西到…… 中华民族的
人间奇迹 勤劳和智慧
运河——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 南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