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研讨会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年昆明市思想品德中考 指导思想与命题依据: 原则:稳、新、活 目标要求:注重思想与教育性 追求人文与实践性 体现综合与时代性 具体要求(考试说明) 1、考试范围 2、考试方式 3、考试时间 4、考试难度 思想品德的课程新理念 1、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性(统领) (2)人文性(追求) (3)实践性(基础) (4)综合性(建构)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逻辑框架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新课标与新课程的要求 知我国情 热爱祖国 爱护环境 勤俭节约 贴近生活 珍惜资源 诚实守信 尊重规则 遵守法律 孝敬父母 团结合作 奉献精神 热爱集体 热爱科学 能力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师生的五会能力 会解读教材 会提出问题 会回答问题 会联系实际 会设计作业 重要启示: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阅读教材:深化知识内容的理解 挖掘教材: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炼教材:构筑综合知识的体系 拓展教材:把握教材知识生长点 反思教材:弥补学科知识薄弱点 辐射教材:生成热点内容结合点 “图表题”的对能力考查的体现 四读:读标题、图标、注释、设问 三比:纵比、横比、图表之间互比 二转变:从数字到术语,从现象到 本质的转变 一规范:规范答案 参考昆明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能力考试不是一句空话。 特别关注:要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掌握答题方法技巧: 一审设问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 关键词是题眼,代表考查意图。 二审各设问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答案前后照应,增强答案的逻辑性 一道试题的各个设问通常前后连贯、层层深 入、环环相扣,后一个设问往往建立在前一个 的基础上,前一个是后一个的铺垫。 三审设问分值,使答案结构合理、详略得当 设问的分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答案 需要多少要点和文字的重要提示。 合理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围绕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 明确目标,避免盲目性;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注重运用方法,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轮:结合重大时事,深入把握教材,掌握解题技巧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注重国内外重 大时事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第三轮:搞好专题复习,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依据课标、考试说明、教学重点和当年国内外重 大时事、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深 刻的复习,选择高质量(或自己命制)综合性试题进行 训练。 复习之道——“大小结合” 基础知识要“抓大放小” 热点问题要“大材小用” 训练试题要“以小见大” 检测总结要“小题大做” 二、转变复习理念、科学复习备考 复习理念上存在的四个误区 (1)知识与能力的错位 (2)教材与教辅的错位 (3)理论与实践的错位 (4)教师与学生的错位 现行复习课的现状 教师独唱、简单重复 教得辛苦、学得痛苦 (二)复习备考时的常见课型 样式一:一盘散沙式 复习的重点放在各个琐碎的知识点,而不重视对知识体系宏观、整体的把握。 样式二:大海捞针式 复习时以做题为主,陷入题海之中,迷失方向。 样式三:漫无目的式 复习无计划、无重点,看到什么就复习什么,专题复习变成大杂烩。 (三)复习课价值的重新定位 复习课的价值和作用 零散-系统;肤浅-深刻;听懂—会用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 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还要注重知识与学生生 活、社会生活实践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