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材料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F作用而产生弹性伸长,已知杆长为l,横截面面积为A,材料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μ。则杆的轴向伸长量Δl为()。
A.$\frac{Fl}{EA}$
B.$\frac{F}{EA}$
C.$\frac{Fl}{A}$
D.$\frac{F}{A}$
答案:A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等截面直杆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轴向伸长量$\Deltal=\frac{Fl}{EA}$,其中F是轴向拉力,l是杆长,E是材料弹性模量,A是横截面面积。
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A.与半径成正比
B.与半径成反比
C.与半径无关
D.均匀分布
答案:A
解析: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切应力$\tau=\frac{T\rho}{I_p}$,其中T是扭矩,$\rho$是该点到圆心的距离(即半径),$I_p$是极惯性矩。所以切应力与半径成正比。
3.梁在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A.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B.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反比
C.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无关
D.均匀分布
答案:A
解析: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为$\sigma=\frac{My}{I_z}$,其中M是弯矩,y是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_z$是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所以正应力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4.低碳钢材料在拉伸试验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产生0.2%的()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
A.弹性应变
B.塑性应变
C.总应变
D.剪应变
答案:B
解析: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规定以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5.构件的强度是指()。
A.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B.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C.构件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D.构件抵抗失稳的能力
答案:B
解析: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6.压杆的临界力与()无关。
A.杆的长度
B.杆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C.杆的材料
D.杆所受的轴向压力大小
答案:D
解析: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公式为$F_{cr}=\frac{\pi^2EI}{(\mul)^2}$,其中E是材料弹性模量,I是截面惯性矩,$\mu$是长度系数,l是杆长。可见临界力与杆的长度、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材料有关,与杆所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无关。
7.两根材料和柔度都相同的压杆,则()。
A.临界应力一定相等,临界力不一定相等
B.临界应力不一定相等,临界力一定相等
C.临界应力和临界力一定都相等
D.临界应力和临界力一定都不相等
答案:A
解析:根据临界应力公式$\sigma_{cr}=\frac{\pi^2E}{\lambda^2}$($\lambda$为柔度),柔度相同,材料相同(E相同),则临界应力一定相等。而临界力$F_{cr}=\sigma_{cr}A$,A为横截面面积,两根压杆横截面面积不一定相同,所以临界力不一定相等。
8.平面弯曲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弯矩图是()。
A.水平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折线
答案:C
解析:设梁上均布荷载为q,取梁上微段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弯矩与坐标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关系,所以弯矩图是抛物线。
9.一圆轴用碳钢制作,校核其扭转刚度时,发现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为保证该轴的扭转刚度,采用()的方法最有效。
A.改用合金钢材料
B.增加表面光洁度
C.增加轴的直径
D.减小轴的长度
答案:C
解析:单位长度扭转角$\theta=\frac{T}{GI_p}$,$I_p=\frac{\pid^4}{32}$(d为圆轴直径),增加轴的直径d可使$I_p$增大,从而减小单位长度扭转角。改用合金钢材料主要影响强度,对刚度影响不大;增加表面光洁度对扭转刚度无影响;减小轴的长度对单位长度扭转角无影响。
10.材料的许用应力[σ]是()。
A.比例极限$\sigma_p$
B.弹性极限$\sigma_e$
C.屈服极限$\sigma_s$或强度极限$\sigma_b$
D.$\frac{\sigma_s}{n_s}$或$\frac{\sigma_b}{n_b}$($n_s$、$n_b$为安全系数)
答案:D
解析:为了保证构件能安全正常工作,把极限应力(屈服极限$\sigma_s$或强度极限$\sigma_b$)除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