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doc

发布:2017-04-03约6.7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1.1实验目的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通过实验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量技术,并加深对稀溶液艺术性之的理解。 1.2 实验原理 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凝固点。依数性即指定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这些性质只取决于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 其中,为凝固点降低值,、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的溶质溶于质量为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 即 (*) 式中: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 如果已知溶液的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值见下表。 表1 常用溶剂的值 溶 剂 水 苯 萘 环己烷 樟脑 环己醇 273.15 278.683 353.440 279.69 451.90 279.694 1.853 5.12 6.94 20.0 37.7 39.3 实验中,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对于纯溶剂如图1(a)所示,将溶剂逐渐降低至过冷(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所示方法,外推至校正。 图1 溶剂和溶液的步冷曲线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1.仪器 TSW-3型 精密数字温度计(-12-12℃,0.002℃) CJ-2型 磁力搅拌器 HS-4型 精密恒温浴槽(可制冷,-20-100℃) 冷阱 大试管 移液管(25ml)分析天平(公用) 秒表 2.药品 环己烷(分析纯,密度0.778g/ml),萘(分析纯,摩尔质量:128.17) 3.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右图) 图2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条件 表2 实验条件 实验温度(℃) 大气压(kPa) 21.0 102.41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1.仪器装置 仪器装置如上一页图2所示,将恒温槽温度调至2℃左右,通入冷阱。在室温下,用移液管移取25ml环己烷,加入大试管。调整数字温度计的测温探头,使探头顶端处于液体的中下部。调整磁力搅拌器转速旋钮至适当旋转速度,保持恒定。 2.溶剂凝固点的测定 观察数字温度计的变化,此时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降低到最低点之后,温度开始回升,说明此时晶体已经在析出。直到升至最高,在一段时间内恒定不变。此时温度即为溶剂的凝固点,记下温度值。 取出大试管,不要使溶剂溅到橡皮塞上,用手捂住试管下部片刻或用手抚试,用手温将晶体全部融化(注意不要使温度升高过多,避免以后实验的降温时间过长)。 将大试管放回冷阱,重复上述操作。如此再重复数次,直到取得三个偏差不超过0.005℃的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溶剂环己烷的凝固点。 3.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取出大试管,在管中加入0.15g左右(准确到0.0002g)的萘,注意不要粘于管壁上(可先将萘压成片)。拿掉磁力搅拌器上的冷阱,将大试管直接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全部融解,然后按装置图将仪器装好。观察数字温度计,当温度降至6℃时打开秒表,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当温度降至最低开始回升后每15秒记录一个值,到最高点,将最高点温度记录下来(用此点估算萘的摩尔质量)。此后再恢复到半分钟记录一个值,记录6~7个点,实验结束。 环己烷溶液倒入回收甁。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 原始实验相关数据记录 表3 原始实验相关数据记录表 名称 环已烷凝固点 (文献值) 环已烷密度 (g/ml) 萘摩尔质量 (文献值) 环已烷Kf值 (K·kg·mol-1) 所称取萘的质量 (g) 数值 6.3°C 0.778 128.17 20.0 0.1525 原始实验测量数据 (a)溶剂凝固点测定原始数据 表4 溶剂凝固点测定原始数据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第3,4,5次平均值 测定凝固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