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六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doc

发布:2017-10-05约1.1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当溶质与溶剂不生成固溶体,而且浓度很稀时,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1)  式中: ——凝固点降低,K;——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凝固点降低常数,。环已烷。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其液-固共存的平衡温度。将纯溶剂逐步冷却时,在未凝固之前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开始凝固原形由于放出凝固热而补偿了热损失,体系将保持液固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到全部凝固,再继续均匀下降。但在实际过程中经常发生过冷现象。 溶液的凝固点是溶液与溶剂的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当有溶剂凝固析出时,剩下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点也逐渐下降。 三.仪器与试剂: 热敏电阻温度计及恒灵敏度测温电桥;自动记录仪。分析纯萘丸;分析纯环已烷。 四.实验步骤: 将冰敲成2~4的碎块,冬天可于冰浴槽中装三分之一的冰,三分之二的水,夏天宜冰水各半,保持冰水浴3℃左右,可随时加减冰和水调节。 将电桥、热敏电阻、记录仪等连接好,把测温电桥电位器A的指针调到7℃(较环已烷凝固点略高)。                                                                 用移液管取环已烷加入干净的冷冻管中,安装好热敏电阻温度计和玻璃搅拌器,温度计居中,下端距管底约。用木塞塞好管口。 将记录仪量程调到,打开记录仪电源,先把冷冻管直接放入冰浴中,匀速上下抽动搅拌器,不要使搅拌器触及热敏电阻和管壁。至记录笔开始各左移动,速将冷冻管取出,毛巾擦干表面水滴后立即放入空气夹套中。不断搅拌并调整电位器A,使记录笔始终保持在附近,再开记录走纸开关,将纸速调到,放下记录笔,直到走成直线,即可作为纯溶剂凝固点的参考温度。必须注意电位器A一经调定,在以后的实验中即不能再动这一旋钮。抬起记录笔,停止走纸,取出冷冻管用手心温热功当量至环已烷晶体全部熔化,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凝固点二次,取其平均值。如液体过冷超过℃仍不结晶,则可用玻棒沾一小滴环已烷晶种(由冰水浴中另一小试管制得)从支管加到提起的搅拌器上,继续搅拌即可促使结晶。 用分析天平称取纯萘丸从支管投入冷冻管中,立即塞好管口,搅拌使萘完全溶解,测定溶液溶解,测定溶液凝固点二次,取其平均值。 和溶液凝固点,由二者间的距离算出相差电位。根据事先校正好的电桥灵敏度算出凝固点下降值。再算得萘的摩尔质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六.思考题 什么叫凝固点?凝固点降低的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它能否用于电解质溶液? 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 为什么要使用空气夹套?过冷太甚有何弊病? 测定环已烷和萘丸质量时,精密度要求是否相同?为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