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的、地、得”的用法和练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

发布:2017-06-07约3.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的、地、得”的用法和练习 对于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的、地、得”的使用可以说是混而不谈,模糊不清,即使教了无数次,但是在写句子、习作时还是错误百出。而且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又将此用法作为教学重点,所以想与大家交流交流,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的看法,并不成熟: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理解方法一: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理解方法二: 但是小学生未必懂得什么事副词,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模糊说法。 【1】“的”——用在名词前,就是用在一个“事物的名称”前面(的+名词) 【2】“地”——用在动词前,动作、表情、状态的词前 (地+动词) 【3】“得”——用在动词后面,其后往往还有个形容词(动词+得) 理解方法三: 如果孩子连动词、名词也不能理解,我想或许编个口诀一样的句式来帮助记忆区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1】“的”字口诀——“什么样的东西” 【2】“地”字口诀——“怎样地动” 【3】“得”字口诀——“动得怎么样” 理解方法四: 真的没有办法,也可以按照典型句子去套词的方法。如: 编个典型句子:我的闹钟叮叮呤呤地叫,叫得我睡不着。 可以让孩子按这样的格式不断模仿造句:我的小狗飞快地跑,我追它追得累坏了。 二、可以用缩句的方式,理解比较长的短语 如:我看着他慢慢( )向前方走去。 缩成关键部分:慢慢( )走 ;从而判断用“地” 反之,可以用扩句的方式,理解一些句子, 如:我要( )菜来了,你要( )呢? 扩成:我要的菜来了,你要的菜呢?【把省略的部分补充进去】 三、有些“的、得”是有固定搭配的 如:“不由得”、“顾不得”、“怪不得”等。 四、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强化强化认识、劳记用法 (一)、可以是修改病句。 如: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二)、多做多用。 如:“的”、“得”、“地”练习 1、秋天( )夜晚,明亮( )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 )人望着那天上( )月亮,不由( )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 )呀?是唐代( )大诗人李白。 3、成功( )喜讯 4、四面八方( )人们 5、一次又一次( )将满地( )鲜花抛向天空。 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 )飞奔着。 7、五颜六色( )礼花映亮了北京( )夜空,也映亮了狂欢( )人们。 8、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 )海洋。 9、他乐呵呵( )捉回了一只绿色( )蝈蝈。 10、他喜滋滋( )送给了邻居家( )盲婆婆。 11、会唱歌( )蝈蝈。 12、在我上学( )时候。 13、看到小溪流淌( )清波。 14、想起往日难忘( )欢乐。 15、您听,它唱( )多好。 16、欢唱( )黄鹂 17、盛开( )野菊 18、美丽( )故事 19、动听( )歌曲 20、小猪( )肚皮 21、谗嘴( )猫咪 22、有趣( )发现 23、著名( )科学家 24、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 )一个岛上去考察。 25、对达尔文后来( )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 )作用。 26、走进浓绿( )小院 27、伸进你( )窗口 28、绿叶儿在风里沙沙( )响 29、帮你消除一天( )疲劳 30、满树盛开( )小花 31、那是我们( )笑脸 32、快放下手中( )教案吧! 33、飘进你( )梦里。 34、天哪,这么高( )山! 35、没有有力( )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 )长腿。 36、怎么上( )去呢? 37、这有什么难( )! 38、一级一级( )往上跳。 39、小鹰飞到了大树( )上面,它高兴( )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40、小鹰飞到了大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