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评价以及风险控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OHSAS 18001 1、危险源辨识 B、活动单元: 坚持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1)、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 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 运输线路:厂区道路、危险品装卸区 (2)、建筑物:防火、防爆、通道、开门 (3)、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爆炸性) 1、危险源辨识 C、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直观经验法 a、对照与经验 b、现场观察 c、安全检查表(SCL) d、类比 (2)、系统安全分析法 a、故障树分析(演绎方法,从顶上事件分析原因) b、事件树分析(逻辑方法,从原因分析后果) 1、危险源辨识 D、问题描述和危险源辨识 问题描述:描述问题发生的根源,即过程、活动、状态。如:日光灯罩低且存在直角、 车间温度高、皮带无防护罩等 危险源辨识:可能产生的结果。如:刮伤身体、中暑、手指容易被卷入 E、有助于危险源辨识的三个问题: 1、是否存在危险源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如何发生 F、危险源的分类(有助于识别危险源) 根据GB/T13816-92 《生产过程危害和危险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 1、危险源辨识 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媒介质) (4)、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 (6)、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 1、危险源辨识 G、考虑危险源的状态和形态: 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如爆炸、台风等自然灾害) 形态:虚惊事件(如人滑倒但未受伤或轻微)、事故、预测事件 2、风险评价 我公司采用的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1、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3、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准确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半计值方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 RA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RA=LEC 以下是我公司的评分基准: 2、风险评价 2、风险评价 3、风险控制 现有预防措施以及建议纠正措施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 如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质,以无害物质代替)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隔离人员或危险源) 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方案的需求 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检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举 例 净化车间使用异丙醇和蒸溜水以1:1混合后进行浸泡产品。 通过观察,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物料异丙醇是危险化学品,遇到火源容易爆炸。因此问题描述是使用异丙醇浸泡产品,危险源辩识是发生爆炸。这是一种预测事件,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正常操作也不会引起爆炸,只是在遇到意外的火源才会发生,属异常情况。 风险评价: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浸泡过程中使用异丙醇,其闪点为12C, 属于易燃液体。但是其要与水混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其危险性,同时,浸泡设备的电器是防爆的,因此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属“极不可能”,L=0.2 E:暴露于危险工作环境的频率:连续24小时暴露于危险环境E=10 C:危害严重度C:一旦发生爆炸,将造成重伤或死亡率 C=15 风险评价值RA=LEC=0.2*10*15=30 属于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预防措施:使用防爆设备,并安装排除静电导线. *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和风险控制 ESH 2004.10 A、危险源(Hazard) 定义: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4)、生产设备、装备: 电器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空压机 (5)、粉尘、毒物、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6)、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7)、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 1、危险源辨识 实际不可能 0.1 极不可能 0.2 很不可能,完全意外 0.5 可能性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