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微题型9化学平衡常数的转化率的计算精选.doc

发布:2017-06-05约9.1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9 [题型专练] 1.(2014·佛山模拟)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放热92.4 kJ B.N2(g)+3H2(g)2NH3(l) ΔH=-Q kJ·mol-1,则Q92.4 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若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N2的转化率为20%,则H2的转化率一定为60% 解析 A项,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放热小于92.4 kJ;B项,氨气变为液氨放热,则Q92.4;C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项;若N2、H2的起始浓度之比是13,则H2的转化率为20%,一般情况下H2与N2的转化率无必然联系。 答案 B 2.已知反应:CO(g)+CuO(s)CO2(g)+Cu(s)和反应:H2(g)+CuO(s)Cu(s)+H2O(g)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平衡常数K1= B.反应的平衡常数K=K1/K2 C.对于反应,恒容时,若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恒温恒容时,若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 解析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错误。由于反应=反应,因此平衡常数K=K1/K2,B正确。反应中,若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ΔH<0,C错误。对于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充入与反应无关的稀有气体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H2的浓度不变,D错误。 答案 B 3.室温下,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A B C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A+B2C B.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5% C.若起始时密闭容器中有0.1 mol A、0.1 mol B、0.2 mol C时,反应达平衡时,c(A)=0.05 mol·L-1 D.改变起始时容器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发生的反应为A+3B2C,A项错误;反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75%,B项错误;起始时密闭容器中有0.1 mol A、0.1 mol B、0.2 mol C时,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达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相同,C正确;温度不变,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 C 4.(2014·清远模拟)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H2+N2的平衡常数为(  ) A. B. C.a D. 解析 K==a,而NH3H2+N2的平衡常数K′==a-。 答案 A 5.(2014·肇庆模拟)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4I(s)NH3(g)+HI(g); 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解析 求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键是求氨气的平衡浓度,若碘化氢不分解,NH3(g)和HI(g)的平衡浓度是相等的,因此c(NH3)平衡=2c(H2)平衡+c(HI)平衡=2×0.5 mol·L-1+4 mol·L-1=5 mol·L-1,故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 答案 C 6.某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n(起始状态)/mol 2 1 0 n(平衡状态)/mol 1 0.5 1.5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6.75 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表中数据看,X、Y是反应物,W是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1-0.5)1.5=21∶3。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X)=0.5 mol·L-1,c(Y)=0.25 mol·L-1,c(W)=0.75 mol·L-1,可逆反应方程式为2X(g)+Y(g)3W(g)。A项,K==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