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光合及荧光影响.doc

发布:2017-08-14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光合及荧光影响摘要:本文以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用10%聚乙二醇(PEG)对幼苗进行研究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水稻在15%PEG胁迫下叶片光合及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预处理组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的小,胞间CO2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荧光增加。结果表明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性。 关键词:水稻幼苗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引言 张利红等认为,水分预胁迫对于高羊茅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干旱胁迫下未经过任何处理的高羊茅相比,在经历重复出现的干旱逆境时,能够对胁迫产生明显的快速适应,减弱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产生的伤害[1]。为了探讨PEG预处理能否提高水稻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我们用10%PEG对水稻幼苗进行预处理,测定15%PEG水分胁迫下水稻光合及荧光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提供高水稻对水分胁迫抗性提供理论依据,为水稻抗旱育种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和方法。 1、材料与处理方法 1.1实验材料:供试水稻为辽星一号。 1.2处理方法:水稻经常规方法消毒、浸种、催芽后播种于含完全营养液的烧杯中,幼苗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待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期一半幼苗用10%PEG进行预处理,另一半作为对照。预处理3天后恢复正常营养液培养,恢复培养3天后用15%PEG进行胁迫处理,于胁迫处理后3天和5天测定水稻叶片光合及荧光变化。 2、测定指标 2.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在每天10:00-ll:00测定3片全展叶叶片中段。测定指标为: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 2.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采用连续激发式荧光仪测定,用特制的暗适应夹对叶片进行充分的暗适应(20 min以上),然后测定3片全展叶中段叶片初始荧光(Fo) 3、结果与分析 3.1预处理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净光合速率变化幅度与水稻的抗旱能力成负相关[2],因此,净光合速率Pn下降的程度可以作为评定水稻抗旱性的一个指标[3]。如图1所示,水分胁迫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都有所下降,对照与预处理组进行比较发现,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预处理组大,胁迫5天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预处理提高了水稻光合能力。 水稻受到水分胁迫后,叶片的胞间CO2浓度都有所增加,并且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对照组上升的幅度较大,可能是因为水分胁迫造成叶肉细胞的光合反应中心受到损伤,光系统活力下降,从而使CO2的同化能力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 3.2预处理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荧光的影响。 初始荧光(Fo)是PSⅡ反应中心全部开放时的荧光,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或可逆失活,则会引起Fo的增加[4],因此可根据Fo的变化推测反应中心的状况和可能的光保护机制。如图2所示,本实验中在水分胁迫下,对照组和预处理组Fo都显现出增加的现象,只是Fo变化的程度有所不同。 4、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Ci的浓度增加。水分胁迫下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当叶绿体吸收过剩光能将对光合器官造成伤害,从而使电子传递链受损,这可能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预处理组的光合速率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Ci的浓度上升幅度也比对照组的小,这有可能是植物受到预处理后对逆境有了一个高度的适应性,增强了自己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本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引起Fo升高。Fo增加表明PSⅡ反应中心不易逆转的破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Fo的增加幅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增加幅度越小,其抗旱能力越强,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抗旱性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预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抗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萌萌,陈忠林,贾楠,徐苏男,张利红.水分胁迫前的干旱锻炼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10) [2]林世青,许春辉,张其德,等.[J]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性生理学、生态学和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植物学通报.1992,9(1):1-16 [3]白向历,孙世贤,刘明,杨国航,张振平,齐华.玉米叶片光合生理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种子,2009,28(8). [4]褚建民, 孟平, 张劲松, 高峻,等.土壤水分胁迫对欧李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2008,21(3):295~30 [5l 贾虎森,李德垒.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0,17(3):218—224. [6]卢从民,张其德,匡延云.水分胁迫对小麦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3,9(3):453—457.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